基于微项目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4685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微项目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微项目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微项目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微项目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微项目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索.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微项目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索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将课时教学目标提升到学科思想方法层面,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基于微项目的“示范-协作-检测”一法三项教学法做了较深入的探索。一法三项教学法适用化学教学,也适用于其它学科教学,尤其适合技能性强的术科及职业教育。 科技的迅猛发展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促使世界各国不断调整教育目标与策略。近年来明显加快的课改频率考验着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中学各学科正经历着教学目标重心的转移从双基到能力,再到学科核心素养。这种趋势映射在概念教学上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 层次1的教学重视文本解读、重视判别习题中的叙述是否符合文本含义;层次2的教学重视训

2、练应用概念解答习题;层次3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核心素养,就得有与此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提出了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如何将这些要素落实到教学实际?首先要将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到学科思想方法上,教学进程最好以项目完成为载体。我们以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1中“分子的空间构型”(第一课时)为例探讨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将本课时教学目标设定在让学生领会“如何用原子轨道杂化理论理解分子的空间

3、构型”。通过涵盖SP3、SP2、SP三种原子轨道杂化类型的三个项目完成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这种设计三个项目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协作独立检测”让学生领悟一种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简称为“一法三项”教学模式。 课后作业 教材配套课后练习 推测SO2中S原子杂化类型 鲍林因为那些成就获得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和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选做) 从原子价电子层判断杂化类型的规律安排在后续课时总结。 一法三项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是教师在根据教学任务设定学科核心素养层面的教学目标,这目标通常为学科的某种思想方法或技能,是为“一法”。在这教学目标下根据实际内容设置三个微项目,这些项目的完成过程都需要运用该学科思想方法或技能,是为“三项”。三个项目依次适合且用于教师示范、小组内学生协作、学生独立检测。 一法三项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教师示范要引导学生观摩,学生分组做项目2时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学生独立检测时教师同时观察记录并评估学生的领悟程度及存在问题。课外作业可以设计成“必做+选做”,建议学生根据检测结果评估是否完成哪些选做题。 一法三项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理工科教学,也适用于其它学科,尤其适合技能性的术科及职业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