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4771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摘 要: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是关键。应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阶梯式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是应用题教学的逻辑推理,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谐、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个个参与、人人进步,课堂上充满生命活力,洋溢着师生之间的和谐与温馨。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高效的

2、课堂,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难。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年级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将课本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需要。 (1)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本人在实际教学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通过多设计一些课堂实践环节,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在操作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相同内容在不同操作中的细微不同之处,使他们学会观察、学会鉴别,真正弄懂、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

3、”一节的知识时,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实践用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等方式寻找答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的就是辅导,所有的操作均由学生来独立完成,以使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作为数学教学内容,尽量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更容易帮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把所学知识用实例串联起来、运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由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揭示,学法由学生自己去归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

4、自信地进行独立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设计阶梯式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但作为教师,要面对所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所以,只有为学生设计好阶梯式的学习任务,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对不同知识的学习,达到各自不同的目标,从而真正达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目的。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设计了“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广探索”等阶梯式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自由选择练习。这就相当于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加了催化剂,让其自己去探索、去研究。这对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至关重要。 (4)开展有效教学,提高课

5、堂效率。当前很多人认为,只有在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活动中,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我认为小学数学知识有效能力培养的研究,对“应用”的认识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后,用数学知识解决书本习题是应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是应用;应用数学知识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应用上述“应用”的诸方面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已涉及,但有些有效性不够,有些甚至是无效的。因而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有效应用”,在“有效性”上作探索研究,努力通过拓展学生应用数学的途径,注重“有效应用”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想象时间,让他

6、们去充分思考,是“有效应用”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具有一定的想象力,生活阅历也丰富了许多。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致认为:想象力是学生学习的一大财富,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让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四种折法。从开始到学生得出结论,我只是在一旁观察,这时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是否还有其他折法,制造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三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