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6778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当前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当前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当前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状 摘 要 当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涵、相互关系、出现的原因、大学功能及二者相互融合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没有高低和优劣之分,只是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不同,不应把二者人为割裂开来,应从培养全面人才的角度重视改变这一现象。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Science Education SUN Ying (L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nzhou, Gan

2、su 730050) Abstract Currently, A im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is a common problem in china.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re is no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based on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relationships, reason, and the ne

3、cessity of mutual integration of between the science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Key words science education; humanities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随着科技对社会影响的逐步深入,人们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迅速提高,反映在高等教育方面,就是对科技教育的重视,而忽视人文教育。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失落”或者“遮蔽”。但二十多年过去了,这种状态不仅没有明显的改变,反而更加严重。这种不均衡的长期存在,如果任

4、其蔓延,将无益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1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何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众说纷纭。张楚廷教授认为,人文教育分两种,一种是科学技术的教育,一种是人文素养的教育。但是这二者在内涵上有较大的差异。知识的教育指的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而人文素养教育就是把知识变成人身上的一种成分,变成人的思维品质,变成人的情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教育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开发人的智力的教育,目的在于征服、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物增长和社会发展。从张氏对二者所下的定义来看,人文教育重在通过对基本知识的传授,将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思维品质和情感的人。而科学教育重在通过

5、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进一步开发人的智力,征服、改造自然。二者尽管各有侧重,但并非相互割裂和排斥,相同点在于传授知识过程中,将二者融合为一体。人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它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的主要是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严密逻辑思维、重视实践探索、不断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找到人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方式。 2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割裂的原因分析 一些著名教育家对当前我国重理轻文及高等教育对技术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文教育的忽视现状已引起高度的关注,并从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担忧。如杨叔子院士曾指出“人文教育事关民族存亡,国家兴衰,社会进退,事

6、业成败”,并多次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同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孟建伟教授指出,导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分离更为深刻的根源,应当归咎于狭隘的科学观和人文观。换而言之,是狭隘的、片面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导致了不成熟的教育观,由此造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分离的局面。 对这种现象,爱因斯坦曾尖锐批评这种教育制度是“过早专业化”,弗兰克认为是“过于专门化的科学家的教育制度”,这种理解被有些学者称为狭隘的教育观,因为在这里,科学观念被实证地简化为纯粹事实的科学。这样的结果造成大学生只关注自己学科的事实,不关注其他学科的发

7、展,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仅仅束缚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养成单线思维的习惯, 没有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个“技术人”。因为科学教育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机械和单调的科技过程和操作的真实性,而大大忽视了培养科学发现或创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错误的教育观念形成了“重视工科、轻视理科、漠视文科”的社会风气。出现这种原因是教育的短期化行为,是教育者片面追求学生就业率的原因,学生从就业的角度来说,掌握了一门生存和制造的技术,而对社会、对人际关系、感情等了解更少,评价成功的标准就是就业和金钱。若一个学校,以短期的就业为目标培养学生,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是会操作机器的技工而已,不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因为任

8、何技术的发展都与这个社会的发展变革紧密相关,不是脱离一个社会的独立存在。退一步说,技术可以独立存在,但是掌握这门技术的人不可能一生就会操作一个机器,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 3 大学教育的功能是什么 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果的今天,大学教育的功能是什么?对此,国内外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在国内,不同层次的学校对大学职责的认识也不一样。就中国当前的大学而言,受市场和社会转型的影响,大多数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自由、全面发展,具有精神道德和敢于担当的学生,仅仅培养的是技术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而准备。 1936年,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就指出,如果大学只重视应用科学,而置科学理论和人文科学与不

9、顾,这是“谋食”,而不是“谋道,即追求真理、光大学术、推进科学的场所。1948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清华大学做了“半个人的时代”的讲座。此话的寓意在于告诫“清华学子”,文理教育分家会导致人的片面化。据此判断,许多教育学家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仍然处在“半个人的时代”。当今的科学家持有相同的观念,出现了“五精五荒”,即精于科学而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而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而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而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而荒于道力。 据此我们可以初步的理解为,他们对学生的培养,更重视的是“有教养、富有想象力、具有精神道德、人格健全。”他们培养的目的是片面追求对技术或专业的偏爱。这样的培养目的,与中国当前高等院校

10、普遍实行的培养理念形成鲜明对比,孰对孰错自然分明,这是短期和长期、战略和战术的差异。 西方教育家保罗郎格所言:大学教育不再是为了传递知识,而是为了人的发展。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卢克斯曾经断言:“大学的存在不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学的存在是为了探究真理,大学的使命是探究人类物理世界到精神世界发展的历史。大学从事的是人的教育,它不同于简单的教学。大学应该培养学生判断事务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成功所必需的社会和个人品质。 4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然性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在于培养具有完善人格、掌握科学技术和社会知识、具有创新和写作精神的人,二者并不是天然割裂的,也不是科学教育比人

11、文教育更加优秀等。 (1)科学文化或科学精神最终体现在人文文化之中。一个人的创新精神、担当精神、团队精神最终内化为自身的人文精神上。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是对社会发展深入了解基础上所作出的准确判断,而不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所作出的幻想。一些工科院校,以就业为指导,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没有思想、没有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机器人”,学生以专业课为重,对公共课和人文课程重视不够,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只有考试及格即可。这种扭曲的指导思想,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成才,只能是普通的技术人员而已,不具有创新精神。 (2)科学文化中内含着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文化的某一载体保存和传承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

12、本质是人文文化的一种体现。英国学者斯诺指出:融合“两种文化”的途径即是“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当今中国的高校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文化的教育方面是脱离的,呈现科学文化高于人文文化的特点。这种特点并不是由于科学文化高于人文文化,而是在当今社会,工科学生就业率较高、收入较高所形成的一种状态。 (3)现实的需要。目前,大学生的主体为90后,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意识日益浓厚,金钱至上;独身子女占学生主体,自我为中心,沟通困难,缺少真诚和责任感。这种现象的出现,恰恰是缺少人文教育的结果。大学生校园中频发的一些令人发思的事件,如因感情问题互相伤害、投毒事件、大学生诚信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文教育的缺

13、少,大学生缺少情感和道德的教育,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情感和道德的疏忽所导致的一种不符合自身行为的恶果。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强,人们对文化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紧迫,因为文化给人的存在带来了精神的滋养与升华,特别是在以大数据、生物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人们不得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不管科技如何发达,社会如何富裕,社会终究是人类的社会,人类才是这个社会的主人。一个社会的文化是历史沉淀的结果,只有通过人文教育进行延续和传授,同时,通过对一个国家人文知识的学习、领悟,将这个国家的文化精华予以代代相传,逐渐唤醒和放大内心深处的人性良知,认同和操守善良意志与道德

14、自觉。一个社会具有自我认知和反思批判的能力的人,才能勇于承担完善自我和对社会的责任,并不是掌握一门精湛的技术,但对社会、国家没有任何责任的技术人员。 5 结语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既是当前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阶段新时期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我国的高等教育就会出现培养目标、发展道路上的偏差。从本质上讲,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促进人自身的提高和发展,释放个性,使其得到充分发展和极大解放,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只有将二者融合起来,并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培养出具有道德情操、责任感、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才是国家未来发展可依赖、可用

15、的人才。 注释 熊洁.关于人文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学术论坛,2007(7). 张楚廷.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高等教育研究,2011(2). 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高等教育研究,2001(3). 杨叔子.相互渗透,协调发展谈正确认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高等教育研究,2000(1). 艾德蒙德?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5. 张岂之.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关系的历史考察提要.清华大学促进科学教育与人人文教育融合高级研讨会资料.北京:清华大学,2002.5. 郭昊龙.我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现状与问题.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