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教学应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7590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教学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教学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教学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教学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教学应用.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教学应用 摘要:思维可视化是利用图形化、形象化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概念、知识、思想等,把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方便人们思考、表达、理解并能促进交流的一种图形技术。该文在阐述思维可视化定义的基础上,研究了思维可视化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Visual Thinking Tool WANG Hui-xia1, WANG Ya-rong2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nggang 4380

2、00, China; 2. School of Military Fundamental Educ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Armed Police Force, Xian 710086, China) Abstract:Visual thinking is the use of graphic and visual form to express the concept, formed in the minds of people, knowledge, ideas and so on, the tacit knowledge explicitatio

3、n, visualization,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think, expression, understanding and a graphics technology to facilitate the exchange of. In this paper, based on elaborating on the definition of visual thinking, application of thinking visualization tools in teaching. Key words: Visual thinking; Mind map

4、ping;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21世纪是一个“读图时代”,“一图胜千言”,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广告、宣传栏等,无不证明图形确实能迅速的抓住人们的眼球,使信息的传输及表达一目了然。 “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 1,因此,视觉是人类认知的主要渠道。思维可视化为我们提供了新型的思考方法,将我们抽象的思维高效的呈现出来,提高了思考、工作效率,在商业、设计、教学领域等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行业从业者的青睐。在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解决教学难题,已成为当下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1 思维可视化的定义 在信息更新迅速的时代。图像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日

5、益重视研究可视化技术来获取知识。“可视化”一词,来源于英文的“visualization”,原意是。可看得见的、清楚的呈现”,也可译为“图示化”,是指通过可以觉察的视觉方式将思维进行外化呈现的方式。2 思维可视化是利用图形化、形象化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概念、知识、思想等,把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方便人们思考、表达、理解并能促进交流的一种图形技术。3 教学过程中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思维方法、思维规律运用,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呈现,从而实现增强记忆及加深理解的过程,其本质也就是隐性思维显性化的过程。 2 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教学应用 2.1 以教师为导向的应用 在教学活动实施整个过程中中

6、,教师通常做法是“分析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学习者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教师备课教学活动实施”,而在每个环节中又包含了子过程,比如在“学习环境设计”中,包含了“物理环境”、“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的设计”,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包含了“课程导入阐述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讲课效果测验或评估课后总结”这一过程,而 “课程导入”中,包含了几种方式,如“衔接导入法”、“设疑导入法”、“引趣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比较导入法”、“归纳导入法”等等,因此,如果按照线性的文字组织方式,未免太过复杂,且缺乏条理,更有可能遗漏某个环节,可能会使教学设计过程功亏一篑。若使用了思维可视化

7、工具,不仅可以实现每个教学环节的再细分,还可以很方便的比较不同的方式,选择最优化方式教学。 在学期课程开始前,教师可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呈现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析各个章节教学那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各个章节教学内容所处地位,也即给学生一个课程体系全览,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赋予学习更多自主性;在章节开始之前,教师可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例如绘制思维导图,把本章节内容简要提炼,确定重难点,展示各节之间的关系,本章节所处的地位等;同样,在复习过程中,亦可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复习,整合不太成熟的知识结构,整合零散的知识点,使学生理解的更充分。 对于教师而言,思维可视化工具有以下几点应用: 1)教学系统设计

8、 利用流程图设计教学流程,在不同分支的教学流程中,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实现最优化教学。 2) 课程体系设计 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设计本课程框架,在教学之前给学生总体的印象;同样也适用于章节课程体系设计,阐述各个章节的地位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3) 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可利用鱼骨图来设计“追根溯源”的教学过程,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4)教学复习反思 在章末、学期末尾的时候,教师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去引导学生复习,在此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仅起到回顾知识的目的,还可以更方便的达到知识迁移和创新。 如图1所示的教学系统设计流程中,教师可以事先绘制

9、思维导图,在结合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各个环节的作用,各个环节充分协作,另外教师也可以有侧重点的选择总流程中的某些环节去展开教学。比如在下图中的学习者分析中,可以再细分成小的模块,学习者的行为特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者先行知识,学习者的最佳发展区,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在遵循总体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再根据课程目标去优化教学过程,选择最合适的办法。比如试验型的课程,可以在学习者环境上重点考虑,新课程学习可以优先考虑学习者分析,复习课可以跳过前端分析的过程,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考虑的。 2.2 以学生为导向的应用 传统的学生学习过程主要依照以下套路“预习新课课堂听课课

10、后练习”,由此可见,这种学习过程还是以教师的主导地位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长此以往,会出现学生“消极怠学”、“逃课”、“低分”等现象,因为漫无目的的去听课,吸收率几乎为零,短时记忆无法转换为长时记忆,更别谈学习反思、知识管理、知识迁移、知识创新的过程,因为知识点如一盘散沙。而思维可视化工具的目的在于将这一盘散沙放入一个个网格中,在其中加入纽带,串联或者并联起来。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在以下环节使用思维可视化工具: 1)预习新课过程中,可绘制思维导图,自己先尝试理一理本节教学内容,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有疑问的地方标示出来,这样,在教师上课的时候,

11、就可以带着目的去听课,着重听自己感到疑问的地方,并可以迅速提问,迅速同化知识。 2) 在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可以对照着自己课前绘制的思维导图去听课,更重要的在于记笔记,不再是漫无篇章的、大量的、线性的去记笔记,而是在原有的思维导图基础上完善、添加、标注即可。 3) 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亦可对照着思维导图去复习课程内容,这样可以不遗漏重要知识点,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可以有效地整合到原有的把知识结构中去。 4)在思考框架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去清晰的呈现,易于发现框架整体的建构以及框架各部分的组成是否合理,也即整体与部分的结合。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或者概念图的过程中,能够识别组成知识的基本概念,努

12、力发现并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多种联系,还要进一步解释不同概念领域之间的隐含关系。如图2所示的“如何成为学习高手”中,首先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如何成为学习高手的思路,首先,从学习过程入手,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了解科目学习规律和学习环节;第二是领悟四字,分别是学、记、用、考,每个又分别展开;第三是做到六会,会读书、会归纳、会迁移、会思考、会分析、会运用,同样,每个内容都可以分类并细化;第四是思维导图,分为导图思想和如何运用,从以上四个方面构建框架,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图2,很容易掌握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学习的要领,并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高手。 3 结束语 研究显示思维可视化工具对于促进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和知识建构具有重要作用, 它以放射状的结构, 同时用色彩、 图片、 线条、 字体刺激整个大脑, 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和学习工具。 将其引入到教学中, 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备课、 学生的导学, 更重要的是带来一种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方式, 一种主动、 合作式的教学方式, 提高了教学效率。目前国内对研究思维可视化理论及其教学运用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继续探究, 如适用的知识类型和课程类型、 教师教学模式和策略等。 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必将推进思维可视化工具作为教学工具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成熟和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