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权利还给学生 让主体发挥作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8672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权利还给学生 让主体发挥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把权利还给学生 让主体发挥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把权利还给学生 让主体发挥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权利还给学生 让主体发挥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权利还给学生 让主体发挥作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把权利还给学生 让主体发挥作用 摘 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分别是将质疑权、小结权和评卷权还给学生,指出把权利还给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生应有的权利还给他们,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是转变教师角色,实践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将质疑权还给学生 新课标虽然已经施行了十多年,但到教学第一线去看一看,还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课堂提问,大部

2、分教师几乎包揽了教学中所有的提问.既然是学生学习知识,为什么不能把质疑权还给学生呢?为什么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缺少了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获得除了与勤奋的程度成正相关外,与学生主动质疑的程度也成正相关.美国著名数学家哈莫尔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既然提问有如此多的好处,作为教师,我们就应把质疑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获得新知. 将质疑权还给学生,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一个冷冰冰的甚至是压抑的课堂内,即使教师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学生有疑惑,他们也不会、不愿、不敢提问.因此

3、,幽默的教学语言、一定的亲和力及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质疑的必要条件. 将质疑权还给学生,可教给学生质疑的几个关键点:(1)温故法质疑.因为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逻辑性,前后联系紧密,从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质疑往往能切准“脉搏”;(2)课题法质疑.每堂课学习的知识点都会有一个课题名称,从课题上质疑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3)从结论性的词语上质疑.这样做往往可以像剥笋一样将知识一步一步地呈现出来. 将质疑权还给学生,不等于教师就不提问了,只是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多了,让他们能主动思考、提问.这样做,不仅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将小结权还给学生 不少教师喜欢自己小结课堂的教学内

4、容,但如果把这个机会让给学生,由学生去梳理、小结,可以肯定地说,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知识运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我曾经就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两章在两个平行班级做过一次试验:对于一个班级,将小结权交给学生;对于另一个班级,全由教师小结.结果我发现,将小结权交给学生的那个班级,学生的解题思路清晰,解题能力较强,总体上优于另一个班级.将小结权还给学生有个原则,即当学生小结“卡壳”时,教师只引导,不给答案,让学生在讨论中辨清对错,找出正确方法,这样做是因为“卡壳”的地方很可能正是学习的重难点所在.比如,教学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律时,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含义及

5、其物理意义,了解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在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和交流学习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结.小结环节一开始并不顺利,学生有讨论、有争执,最后,他们终于达成了共识:向量数量积的物理模型是力的做功,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范围是0,180,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数量积a?b的几何意义是a的长度?Oa?O与b在a方向上投影?Ob?Ocos的乘积.对比一下,如果是教师小结,可能会节省时间,但学生的疑惑可能依然存在;而学生小结,虽然时间长了点,但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可见,将小结权还给学生,教学效果好,学生收获大,一举两得. 三、将评卷权还给学生 高中阶段学生会做大量的试题,评卷也就

6、成了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怎样才能高效地评卷呢?我的做法是将评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评卷,因为要想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最常用的方法是将一份试卷交给3至5名学生讲评,由学生自己分工合作,讲解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讲解要求是:重过程、轻答案,即解题过程要详细.当讲解的学生被“卡”住时,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纠正.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学生讲、大家听的过程,实际上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动脑,学生随时都可以发言.可以说,这种方法确实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然,我把试卷交给学生时,更多的是把这样的机会给后进生或成绩中等的学生,让他们在反复的讲解中掌握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后来,我把这种方法也辐射到了平时的作业讲评,表面看起来是教师“偷懒”了,但实际却是学生得到了锻炼,受益的是他们.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学是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教师应把权利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