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课堂中随文练笔的有效性.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9280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中随文练笔的有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中随文练笔的有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中随文练笔的有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中随文练笔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小学语文课堂中随文练笔的有效性.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探究小学语文课堂中随文练笔的有效性 G623.2 A 1003-9082(2018)07-0192-01 随文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推进中,基于文本特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仿写片段,其价值在于即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语言实践、发展语文能力的路径与平台。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把握准确,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有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之一。然而,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随文练笔,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效率,不顾学情随意介入等误区,使得随文练笔流于形式,甚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如何能让随文练笔有效地发挥出它的作用呢?经过探究,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2、初步有些成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仿写精彩片段 仿写是学生将习得的写作方法、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找准文中的仿写切入点指导学生写片段,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式“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随地想去就去的故地。”这句话把书比作朋友和故地,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美好而亲切,写出了读书带给“我”的丰硕收获和精神享受。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了句子的含义,弄明白了句子的表达方法后,让学生也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来写一写。学生妙语连珠,他们这样写到一本

3、你喜爱的书,就是清晨的一缕阳光,也是天边七彩的朝霞;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艘非凡战舰,也是一匹神奇的骏马;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块无比甜美的水果糖,也是一棵缀满硕果的奇异树 例如窃读记第一自然段“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到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这句话句子工整,连用五个动词,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放学后,急匆匆赶往书店的我引导学生一次次诵读,在朗读中领会连动的跳跃美。时机成熟后,我让学生仿照它的样子,写写往家赶或往学校、教室、车站、商店、田野赶的场景,在范例面前,大多数学生,都写得得心应手。 二、补充空白悬念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

4、唤读者想象的文本“空白”,让学生从文本“空白”中去想象,去创造,去挖掘,使语文教学充满魅力。语言空白的填充,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想象、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文本的内涵。 我在教学慈母情深这一课时,学至尾声,在学生深深地感受了伟大的母爱和母亲的无私奉献时,设计了补白练笔“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来,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想对母亲说。我有多少话要对母亲说啊!可能是悔恨,可能是决心,可能是心疼,等等,母亲这个词不得少于三次。”学生的感情被激活点燃,此处的补白练笔实现了语言和感情的同构共生。 所以,在文本的“空白悬念处”设计补白练笔,能让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将抽象变为形象,与作者的

5、感情产生共鸣,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层理解。 三、看插图写文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绘,就无须再写,有些插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中,插图画的是聋哑青年认真画鱼,围观的人赞叹、议论的情景。课文只写了一句话“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我抓住这个写文的机会,在学习了描写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动作、神态描写后,让学生观察图画,也能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写一写人们议论的情景。通过描写文章中的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聋哑青年画技的精湛,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迁移文本,巧设练

6、笔 学是为了运用,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迁移运用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 可迁移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后,可设计练写排比段落天上的云真白啊,_;天上的云真厚啊,_;天上的云变化真丰富_啊,_。公园里的花真多啊,_;公园里的花真香啊,_;公园的花美啊,_。 可迁移文本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如学习了赵州桥二、三自然段后,可以让学生运用过渡句来写话,可写“小明不但爱学习,还乐于助人”诸如此类的内容。 可迁移文本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如火烧云一课中,写火烧云变化的三个自然段写作思路是一样的,先总写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对它进行具体形象地描写,最后写它

7、是怎样消失的。抓住火烧云变化速度快的特点,让学生也来写一种火烧云。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

8、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

9、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五、练在情感喷发处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动”方能“辞发”

10、。新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展开与文本与万物的心灵对话。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课件再现当年洛杉矶地震的恐怖镜头,我以“阿曼达在废墟下”为“情感共鸣点”设计了一次小练笔废墟下,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是无边的恐惧,是无声的寂静。七岁的阿曼达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38个小时的呢?请想象一下,他会想些什么?他会不断地对自己、对同学说些什么呢?在面临死亡时,他又会有多少话要对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说啊?请你写一写。他的恐惧,他的绝望,他的痛不欲生,或他的美好回忆和希望都在学生笔下喷涌而出。虽然有的孩子只有三言两语或四五句话,但这次练笔却成了学生情感宣泄的出口,真可谓“情动而辞

11、发”。当然,要抓住情感共鸣处,教师首先要深入细读文本,钻研文本,自己先走进文本去产生情的感动,再以“情”来观照文本,从中找出能深化文本的“情感点”,精心设计写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训练自己对文本的敏感度,应有一双深入挖掘课文内涵的慧眼,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读写训练结合点,紧扣课文引导学生练笔,多给学生提供练笔机会,巧妙设计,不断丰富学生写作经验,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随文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