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四大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0141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四大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四大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四大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四大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四大策略.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四大策略 摘要新的高中英语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侧重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在高考的考查中也占着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对了解高考阅读理解题型,掌握高考命题趋势;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常使用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摒弃不良恶习等四个方面的叙述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在高考时做好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是体现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新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侧重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在高考的考查中,也自始至终占着主导地位。以江苏英语高考试卷为例:120分的总分,阅读理解就占30分。由此可见,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那么我们该

2、怎样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在高考时做好阅读理解,获得高分呢? 一、 了解高考阅读理解题型,掌握高考命题趋势高考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单位时间内快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的主题思想,抓住文章所包含的信息,并通过文章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把握上下文事实和细节之间的时空顺序,逻辑联系及作者的意图、态度、观念和文章寓意的能力。故了解阅读理解的题型,有利于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把握重点信息,节省答题时间,提高正确率。 高考阅读理解主要有:主旨大意题、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和词义猜测题。而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看,事实细节题将呈现逐步增多的趋势,而且题目将从简单的寻找信息转向多层次细节推理综合。如

3、2007年,占阅读题总量的40%。2008年占阅读总量的55%。2009年占阅读总量的46%。2010年占阅读总量的53%。主旨大意题赋值相对稳定,但难度也有所增加。如2007年占考查总量的14%。2008至2010年都保持在7%左右。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难度较大的一类,它最能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题量会平稳增加。如2007和2008年占阅读总量的35%左右。2009年占阅读总量的40%而2010年占阅读总量的30%。词义猜测题虽不是阅读测试的重点,但也是常考题目,因此它也将保持平稳趋势。如2007年占10%,2008到2010年,都占7%。 二、 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

4、一) 主旨大意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这类题在高考的考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题,才能正确理解文章,进而根据文章的事实细节来推测作者的态度和观点。首先,可以通过寻找主题句来确定文章的主旨。主题句在文章中的位置通常有三种情况:开头、中间和结尾。有时也可能没有主题句,这就需要自己根据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此类试题多采用浏览法,只需选读文章的首段和尾段或每段的首句和尾句,然后再重点搜索主题线索和主题信息就可以了。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文章的标题迅速推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中心,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如2010年江苏高考阅读理解D篇的第四题: Which

5、of the following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New Railway Standards B. Big Railway Dreams C. Highspeed Bullet Trains D. International Railway Network 本题属主旨大意题,须纵观全文才知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高铁计划,故B项的“高铁之梦”为最佳答案。A 项“新高铁标准”不是本文主题;C项“高速客车”只是在文中提到而已,也不是主题;D项“国际高铁网络”太广泛了,也不能选。 (二) 事实细节题所占的比重很大,且涉及面很广。有的涉

6、及数字计算;有的涉及正误判断;有的寻求事实等。做这类题要先读题,然后带着问题快速阅读短文,找出与问题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再对相关部分进行分析对比,找出答案。事实细节题可归纳为四类:是非判断题、数据推算题、逻辑排序题、图形示意题。 第一:关于是非判断题,首先浏览题目的四个选项,若各选项的表达针对同一内容,则要找出之间的差异,再带着问题去原文中核实文章的实际内容。若各选项陈述不一致,则要根据题干或选项中提供的线索逐个回读原文,找到相关句,最后确定答案。若选项表达上出现“绝对化”,这些选项通常不是正确答案。 第二:关于数据推理题,常在文章中直接表现出细节性的事实。而有的要通过具体的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7、,同时文中还会出现许多数字,它们会对解题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时一定要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和计算得出正确答案。如2010年江苏高考C篇阅读理解第二题: For an American citizen on a 2day tour of Canada, how much tax does he have to pay on1600 US worth of purchases when returning to the US? A. 24 USB. 48 US C. 52 USD. 200 US 本题属事实细节题中的数据推理,细节体现在文中的CANADIANS RETURNING TO

8、THE US 部分,由文中提到的“48 hours or more : 800 US dutyfree personal exemption, next 1000 US at 3%”可知两天可免800美元的税,剩下的按3%纳税,那么1600美元免税后还剩800美元,再乘以3%,那么应交纳的税为24美元,故选A项。 第三:关于逻辑排序题,要注意先按时间、空间或操作顺序列出各种信息,弄清各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确定答案。此类试题可使用排除法和推理法。排除法就是通过快速阅读,确定某环节必为最先发生或最后发生,或者通过确定某两个环节必先后发生,进而对选项进行排除。推理法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常识对要排

9、列的事件作必要的补充和假设,再按事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最后通过文章核对、确认。 第四:图形示意题是通过图形的方式考查考生对文章文字内容理解后的再现能力和辨别能力。通常有以下几种示意图:特征描述、地理位置、程序描述、逻辑关系。做此类题时,首先找到文中相关的描述内容,然后与提供的图片逐一核对,注意观察各图片之间的差异,最后判断哪个图片与描述的不一致。要特别注意图片之间的细微差异,发现之后可使用排除法解题。 (三) 推理判断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根据文章所阐述的事实细节和上下文的暗示及线索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进行推理、分析、得出合情合理的结论。因此,考生不仅要掌握文章的表层含义,还要理解其深层

10、内涵;不仅要掌握已言明的观点和倾向,还要获取字里行间的信息,也由此成为了阅读理解中难度较大的一类。它可以归纳为四类:写作意图推测题、态度和观点判断题、逻辑结论题、预测推断题。 第一:写作意图推测题,作者一般不直接陈述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文章所提供的事实,客观地使读者信服某种想法或意见。故我们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作者所阐述的问题及写作手法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以便推出作者的意图。 第二:观点态度判断题,相对较简单些。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往往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流露于修饰的词语中,所以只要注意作者的措辞就行了。 第三:逻辑结论题是指严格根据文章所陈述的事实、论点及一系列论据进行推理,

11、从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切忌根据自己的经验、态度、观点或爱好去理解文章的内涵。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就是一定以文章的主题思想或具体事实为依据,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推断,切忌以自我为中心。 第四:预测推断题要求考生根据语境对事情可能出现的结局或下段可能涉及的内容等进行预测、推理。做此类题时,只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能作出比较科学的预测。 (四)词义猜测题包括词义猜测和句意猜测两类。而词义猜测又包括单词和短语意义的猜测。近几年高考对词义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生词词义的推测和对熟词生义的推测,或是在特定场合下对其的理解。此类题最常用而有效的解题方法就是利用上下文语境和前后句之间的并列、因果、转折、对比等关系来猜

12、测。同时若能掌握构词法,对猜测词义将有很大帮助,因为英语中的前后缀颇多,而它们往往又表特定的含义,把握住这一点就能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如:根据构词法可以把unforeseeable拆分成un, fore, see, 和 able。其中 see 是词根, fore有“先于,预先”的含义,un表否定,able 表“能的,可的”, 因此 unforeseeable 就是“未能预见的”。还有一类就是对代词的指代含义进行推测,要解决这类题,只有对代词所在的句子以及相邻几个句子的结构和意思有准确的理解,困难就可迎刃而解。 三、 常使用的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就是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是

13、阅读最基本的能力,没有阅读速度就不能顺利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信息,更谈不上理解文章,取得高分了。所以,要掌握几种阅读方法,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逆向法:即先看试题,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文章进行扫读,对相关信息进行定位再将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该法有较大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适用于时间较紧,篇幅不长,不需做深层次理解的场合。 3. 标注法:即在通读短文和试题后,标注中心句并把与试题相关的词、句、段标注相应的题号。 4. 摘录法:即在阅读的同时把一些重要信息,特别是一些重要数据摘录下来。其优点是剔除大部分无关内容,

14、使信息和数据简洁化、明朗化,从而易于看出内在的联系。 四、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摒弃不良恶习 (一) 养成限时定量做练习的习惯。高考阅读理解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阅读任务,所以我们在平常的训练时,就以五篇阅读材料为一组,在3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完成。这样既可以有充沛的阅读精力,又可以营造考试的氛围,还能提高阅读速度。 (二) 平时阅读要注意积累,扎实自我的语言基本功。高考对考生阅读速度的要求会逐年提高,这就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词汇量的增大。同时,长难句的增加也是高考阅读理解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句中有倒装句、定语从句、省略句式、并列句、让步状语从句等语言现象,可谓“句中套句”,结构相当复杂。如果没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出头绪。 (三) 树立自信心,加强心理承受力方面的训练,做到遇到困难心不慌,理智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