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积极影响.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0599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积极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积极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积极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积极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积极影响.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基本精神面貌的体现。生命的品位、灵魂的境界都取决于人格。教师的人格既含有该群体共有的普遍性的心理特征,又包括每位教师个体所别具的风格和气韵。两者合成了教师鲜明而又丰富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 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G625.1 A 1003-9082(2018)07-0163-01 对于有很强可塑性的中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将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其个性的形成。具体地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激励作用 教师丰富的知识、高昂的理想、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

2、欲,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激励的力量来自适宜的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一种动力,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当学生仅仅为了通过升学考试而学习,其动力来自个体生命的外部,是一种游离与于心灵需求的外部动力。而教师崇高理想和敬业精神作用于客体学生,通过内化吸收,可以转变为一种洋溢在胸中的内驱激情,就能常保求学创业所必备的内部动力,从而形成心灵渴求与外在行为的统一。在这种学习类型的转化中,教师的人格魅力起到了激发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好比一部好书或一部好的电影,其潜在的人格力

3、量可以影响一个集体或某个人的一生。 二、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作用 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阳光。”品德养成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对教师的人格魅力而引发的感染力有一种不自主的屈从作用。尤其是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关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一种澄澈明净的美好心境。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是继父母之后的第二影响源,那么他们会自然地将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伴随着师生交往的增多,教师的人格通过特定情境的展现,可以引发学生的心灵感应,进而引起心理感动,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融。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

4、笑,都是在向学生传达关爱的信息,无声的行动中充满着对学生的期待。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情感个体,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久之,使他们对师长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深厚的归属感,迁移为热爱学习、探求真理的优美情愫。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如春雨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三、对学生道德升华的示范作用 青少年学生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这时期,他们需要确立自己的生活坐标,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形象具体,其人格魅力能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的物化模式,最容易成为学生效法的典范。教师那种磊落的襟怀、突破功利羁绊的道德人格,无疑对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

5、其道德行为和渗透其中的道德观念对学生构成了生动的道德主导因素,使学生能够自觉意识到要按照教师所显现的具休可感的道德规范来校正自己的道德观念,进而对自己重新设计。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人格是学生行为的具体参照物,这个参照物要求学生对照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从而把教师的人格力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质。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四、对

6、学生意志强化的促进作用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追求成功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学生在认知世界的同时,也在认知教师,教师在诱发学生潜能、倾心将其培养成材的教育过程中昂扬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为达到目

7、的的坚忍意志力,必然会拨动教育对象的心灵之弦,激荡其血肉之躯中的坚强意志、浩然之气。一旦教师的意志力成为学生生命中根深蒂固的品质,形成人格的主导力量,将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战胜自己思想中不足和限制,最终超越自己,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安然。 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形势不断发展的今天,广大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凸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