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诗词教学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0741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诗词教学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诗词教学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诗词教学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诗词教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诗词教学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诗词教学研究 【摘要】古典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字化环境把经典与现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本文分别从背景及现状的分析、应用研究的实施及进程、课堂例证解析、收效成果四个方面论述了在数字化环境支持下开展诗歌教学学习的意义、方法与作用。巧用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网络、软件工具,带动学生的日常经典诵读并形成制度化,使经典诗词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内涵深厚,外延丰富,激励学生传承经典并锐意创新,推动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的长足发展。 1数字化环境与诗歌教学教学相结合的背景及现状分析 1.1小学开展诗歌教学教学的必要性:小学乃基础教育,在孩童时候,启蒙之初,若能充分融入诗歌教

2、学的学习,在学习中认识古代文学,在学习中承传民族精神,在学习中受到立品的教育熏陶,在学习中丰富语言积累,这样的文化奠基工程将让学子受益终生。在小学开展经典诗词学习,不仅润泽了学生的心灵,更为其文学修养、人文素养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1.2目前诗歌教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数字化环境的局限性:对小学生来说,经典诗词的学习主要是课堂上对经典篇目的学习(如编入语文课本中的诗词、名句、文言文)、课外较大量的唐诗宋词的诵读、书法的鉴赏与练习。 目前,数字化环境主要是被应用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课件是最为常用的,对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等的教学环节确有效果。但日常的诵读和习字尚未运用数字化环境,普遍是比较随意,变得可

3、有可无,枯燥乏味,学生被动地接受,未能形成兴趣,主动探求。 信息机技术仅仅被应用于课件,也仅仅为课堂教学服务,使用率显然受到局限。 数字化环境与课程整合,不是把数字化环境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数字化环境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数字化环境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何克抗和吴娟,2007)因而,如何能够“物尽其用”,充分发挥现代数字化环境的最大效能,让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网络、软件学习工具的应用形成

4、体系全方位地支持并作用于在诗歌教学的教学,提高课堂教与学的实效,并促成学生形成诵读习惯,达成从小习得一手好字的目的呢?我进行了现代数字化环境在诗歌教学教学的应用的研究。 2现代数字化环境促进诗歌教学学习的具体措施 诗歌教学诵读,并非编入在正式课程之内,作为选修内容,没有定期的课程实施,容易流于随意;而诵读又是学习诗歌教学的重要方式,熟读成诵方可记于心。如何做到诵读专时专用,持之以恒?利用现代数字化环境可以形成并落实制度化的管理。 2.1利用音乐形成诵读时间表:对于诵读,过往的做法是安排在每周一节校本课程的一个环节中,大约15分钟,由老师带领,但收效甚微,原因是每周只有一次诵读机会,没能形成规律

5、,显得比较随意,时间的短促,也使得诵读的进程缓慢,仅靠一周15分钟的诵读,学生无法达成熟读成诵的程度。 为此,笔者作出了革新,为诵读指定了制度:诵读时间由每周一次增至每天两次,开设了晨诵、午读;诵读的管理归于学生;诵读的时间表借助音乐提示。 学生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每天诵读经典诗词,坚持晨诵、午读。美妙的古乐拉开了学生诵读经典的序幕。我选定了五首比较耳熟能详的古乐平湖秋月、高山流水、阳关三叠、阳春白雪、夕阳箫鼓,供周一至周五轮换。每天上午八点、下午两点十五分,领读员就会打开多媒体教学平台,开启手提电脑打开音频,全体学生就知道是晨诵午读时间到了,自觉主动地打读本,在领读员的带领下,教室里诗韵飘扬。

6、 2.2利用音乐、动画开展定期习字。我认为:“静能生慧,“字如其人”。练字不仅仅是一个练字的过程,更是一个静心习德的过程。 过去的写字指导,只在语文课上随堂完成,没有专项时间,如何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对待写字呢? 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完成唐诗三百首的背诵后,我亲自编写了唐诗三百首名句精选字帖,在每周一节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中增加了练硬笔书法环节,为时二十分钟。在学生看来,习字是一个枯燥无味、机械重复的过程,数字化环境的应用为学生的静态习字注入了清新怡人的滋润剂,先以视频动画分析讲解书写的技法,再以古乐相配,学生在清雅琴音中静心练字,进而受到诵经典,写好字的熏陶、浸润。 2.3利用视频解读诗

7、词典故:经典诗词凝练深刻,文言文的表达比较晦涩难懂,会给学生的诵读背诵造成一定理解障碍,尤其是文字背后有典故的,只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很难成诵。如何能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解读经典诗词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呢? 用故事解读诗文是一个直观有效的方法,且极受学生喜爱。现代数字化环境的应用为其开辟了“绿色通道”。开设中华传统美德小电影专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缇萦救父、程门立雪、七步成诗等小故事视频让学生兴趣盎然。在声像交互中读经典故事明人生道理,深入浅出,激发兴趣,也强化了记忆。记住的是经典小故事,传承的是忠孝礼义的传统美德。 3现代数字化环境拓宽诗歌教学课堂教学的深广度 以宋词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为实证

8、案例。 清平乐 村居,是新人教版第十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当中的第三首。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教学中,一则,可以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则,通过背诵词作,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再则,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我所执教的班是全国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课题组的实验班,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坚持经典诗词的学习,对唐诗宋词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基础和能力。该班同时是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课题组的实验班,从一年级开始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语文,已具备一定的网络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习惯并乐于在网络环境下进

9、行探究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宋词教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实现“三相融”: 其一、情境相融。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把词作解读成画面,描述成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体会、感悟。 其二、读写相融。以vclass平台的surf软件为学习工具,培养高年级学生课堂写批注的习惯,自主选择词作中的一个场景,发挥想象,写成小文段,读写自然和谐地结合。 其三、古今相融。利用网页,提高相关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初步尝试写清平乐。 3.1巧用音乐、图片,创设情境,拉近现代学子与古代诗词的时空距离。 宋词距离学生的生活年代久远,且语言极为凝炼。要让学生读进去,情景创设不可少。上课伊始,利用教师的导语、自制课

10、件的音乐、画面,师生对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抓紧时机提出“读词,眼前要有画面,心中要有情景。”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和指引。 教学实境: (1)课件出示画面,配古乐闲居吟,师生对诵渔歌子 (课件出示词作文白对描)导:张志和笔下渔翁垂钓的情景。如图像1,渔翁戴一青箬笠,披一绿蓑衣,怡然垂钓,斜风细雨,沉醉不思归路。 图像1自制课件图像音像结合创造情景(2)切换画面,配箫声背景乐,师生对诵长相思 (课件出示词作)导:纳兰性德笔下将士出征的情景。将士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夜阑人静,几度梦回,故园只在记忆阑珊处。 (3)导语揭示课题:读词,眼前要有画面,心中要有情景。今天,我们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

11、平乐村居,看看那又是怎样的图景。 3.2利用vclass平台,surf工具,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唐诗、宋词、文言文的学习,都离不开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寥寥数字分解成画面,描述成情景,化凝炼为详尽,化抽象为具体。在曲悠扬韵中,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学生仿佛置身于村居图景,与翁媪对话,与孩童攀谈,在趣味盎然间解读村居之宁静致远,祥和太平。从浅入深,从意思走进了意境。此时,利用vclass平台中surf软件的批注功能,现场打写,说写结合,把在语文书上做笔记、做批注的传统形式转化为网络环境下的打写。 数字化环境进学堂,倡导学生利用软件工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网络突破了纸笔书写的局限,具有即时、便

12、捷、可分享、可点评、可修改的功能,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崭新平台。 教学实境: (1)课件配乐,老师范读。 (2)利用导语创设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神态、对话、动作,丰富语言表达,引导理解“醉”的深层意蕴。 (3)小结:描绘诗词中的画面情景,可以想象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 (4)翁媪家的三个孩儿,你最喜欢谁?请选择其中一个,用上刚才学到的描绘活动情景的方法,进入vclass平台,运用surf软件的批注功能,把他的活动情景写下来吧! 图像2自制课件引导学生利用surf软件即堂写批注 (5)学生根据指引作网上批注,老师广播学

13、生打写作品,分享,点评。如下图像2。 3.3善用网页,提供海量资源,推动学生的创新发展。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的网页针对性强,为学生提供了诗词学习的相关的充裕的资料,让学生学得更深更广。 本课例的自制网页内包括了“词?画”、“词?人”“词?作”“词?话”“我的创作园”“分享?同乐”六大栏目,旨在引领学生回顾已学宋词,了解词人辛弃疾生平及成就、著作;“我的创作园”收录了具有代表性的清平乐词作十首,我创作的四首清平乐,附有清平乐节律特点简析,提供创作、分享、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尝试打写词作中的人文情景,并自主创作清平乐。 选熟悉的场景,给模式、方法,文白对照,学生利用填空式创作词作。 本课最大的亮点培养学

14、生的创新思维也正是依托网络环境实现的。学生的创作即便再稚拙,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是一种敢为的教学理念。网络环境给予了这样的情景与机会,学生得以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宋词,体验成就感,对学生学习诗词乃至于学习语文都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4诗歌教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数字化环境的成效 4.1诵经典:由于有了现代数字化环境的支持,学生在音乐的引领下,形成了诵读习惯,乐起必读,读必坚持,进度与预定计划相符,诵读量得到了扩大,在开展研究的三年半以来,已完成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常礼举要的背诵,论语至今仍在继续中。 4.2用经典:在日常写作中,学生逐渐有了引经据

15、典的意识,运用名句名言表情达意,体现出国学经典的实用价值,学生的表达水平、文学修养得以提高。 4.3承美德:利用网络平台(培正论坛),抓住积累与运用的契机,为学生创设自由表达的条件,或同步作文,或生活随笔,或节日感言。欣喜地发现,诗歌教学在学生的思想、语言表达中处处着迹、烙印。 4.4创经典:现代数字化环境应用与诗歌教学的教学,旨在传承中华古典文学的精华与人文思想的善正,同时也旨在培养新一代学子的创新精神,倡导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创。能写诗句、能创词作。 研究实践表明,数字化环境的应用为诗歌教学教学创设了声情并茂、视听兼融,动静结合的情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有效解决了古典诗词因与学生生活年代相隔久远,因语言的凝练而产生的生僻难懂的消极因素。学生在特定的声像情境中与古典诗词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尤其是英特尔互联网进入课堂、学堂,海量的相关资源的瞬间获取、极速传输、随心分享的优势,使得诗歌教学的学习富有张力和活力,学生感到易学能懂,故而肯学乐学善记。而网络、软件工具的使用更是变革了学生学习方式,促成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从而很好地达到诵读、理解、积累、运用的效果与目标。课堂上的愉悦学习带动了课外的主动积累与运用,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得以培养和提升,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期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