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其探索性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1292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其探索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其探索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其探索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其探索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其探索性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其探索性研究 摘要:随着中日两国各方面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能够培养出具有高水准,拥有较强语言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目前日语教学中的当务之急。下面主要是从因日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不足,而导致实践能力缺乏的例子入手,对目前的日语教育模式进行了剖析,从而发现日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着重强调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以“新”字为开端,在教育目标、教学理念、教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上多下工夫,力争创建出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模式。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伴随着中日两国之间交流的不断成熟,全国各大专院校陆续开办了日语系或日语专业。经过40

2、年的发展,日语已经当之无愧地紧跟英语之后,成为第二大外语语种。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从文字、词汇、语法、阅读和听力五个方面来测验学习者的日语水平。由于日语学习者的人数逐年不断增加,所以甚至出现了许多考生不得不奔赴外地参加日语能力考试的局面。 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经过三年左右的学习,基本上可以达到N1级水平。但是,中国日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学习者的日语理解力远远超过其日语的表达能力。通过日语能力测试N1级的学习者虽然掌握了大量的日语词汇,特别是借助日语汉字的帮助能够比较流畅地阅读日文文章,但其听解能力、 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却远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因

3、此,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应该以“新”字为开端,从改革陈旧的教育观点出发,创建出新的教学理念。 一、日语能力运用中的缺陷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具体事例,来检讨这个问题。 例1:某大学4年级学生参加某个大型日本企业的就业面试。在面试的过程中,公司对学生的表现基本满意。在面试结束,学生对参加面试的公司日本籍人事职员行礼退出时,说了一句“”。这使日本人事职员大为惊讶,因为“”这个单词,只有在双方长时间不再见面或可能永远不再见面时,才使用的表达语言。最后,学生因为这个问题没有被录取。公司的给出的理由是日语理解力不足。但是,众所周知“”在日语单词中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单词了。 例

4、2:在西安与日本四国地区经济贸易洽谈会现场,两名大学日语专业的4年级学生在担任现场翻译工作。相关人士在一旁对学生所翻译的内容进行了仔细地分析,以把握内容中心,大致传达发言人的意志为合格的判断标准。分析结果显示,日语翻译成中文的合格率大约在60%左右,不合格率为30%。令人担忧的是有10%左右的内容居然翻译成了相反的意思,这是翻译工作的大忌!更令人吃惊的是汉语翻译成日语的内容,合格率仅有30%左右,大部分翻译的内容多为词不达意。然而根据会议的组织者介绍,这两名学生之所以被接纳为现场翻译工作者,是因为由学校推荐来的,据说是班级里日语成绩的佼佼者。成绩优良者尚且如此,其他学生的能力更可想而知了。 例

5、3:近几年来,在对日本国际教育协会组织的日语能力N1级考试的答卷抽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在“文字”“读解和文法”“听力”的三项考试中,“文字”“读解和文法”,基本上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得分,但是“听力”却是很薄弱的环节。甚至某些考生虽然接受了2至3年的日语教育,却出现了听力得分只有10至20点的怪现象,也正是因为听力考试无法获得相应分数的缘故,而造成大量的考生在日语N1级考试中无法合格。然而日语能力N1级考试明确规定,只要学习时间达到900小时以上,基本是可以通过考试的。作为已经接受2至3年日语教育的考生,从学习时间上看,应该说不存在不能通过的理由。但是,这些考生大面积的不通过率,不能不引起我们去

6、深思。 以上种种现象,也就是所谓“聋哑日语”的败局,使我们不得不对目前的日语教育方法展开反思。到目前为止,许多日语教育工作者也已经开始发现这个问题,并进行了许多的先行研究。但是这些先行研究主要是从学生主体、教育的直观性、学习的主动性、语言环境等方面来进行了论述。在此,笔者主要想从教育的目标、教学理念模式、教程的结构和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入手,试图寻找到全方位的解决方法。 二、较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1.提倡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 放弃以往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转向以素质教育为轴心, 以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在社会呼吁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前提下,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如果

7、还是以传统的应付考试为实际教学目的,这只能说是一种故步自封的行为,最后将会被社会所抛弃。 2.确立统一的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的分散在日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导致了教学分散性问题的出现。因为大部分老师的教学经验不同,而且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单一教材的习惯。导致了课程之间的联系性的减弱,从而造成了以每位老师为单一个体,每个学科各自为阵的状态。于是,在教学中往往会造成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学生去适应每位老师的现象。这样使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较为分散的状态下,将大多时间精力去适应,去改变,以至于穷于应付。这样就很难树立起一个统一的贯穿于4年日语教育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 因此,我们一定要确立

8、统一的日语教育模式,解决克服各课程之间不互相沟通、各自为阵的僵化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前,以学科小组为单位在教研室内部实施集体备课,必须对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进度等进行相互协调、统筹规划。在整合的教学过程中,围绕以培养日语综合能力为目标,把握住各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3.改变目前的教程结构 目前普遍存在的日语教学主导思想,依然是从书面语法入 手,明显忽略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许多学校的日语教学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到,听力和会话课基本是从2年级才开始安排的, 并且至3年级为止(或者只在1、2年级开设);听力和会话课每周只安排1

9、次,到了4年级基本就被取消了。然而,精读和语法课程却牢牢占据了1至4年级整体教程的中心位置。这种教程结构使我们不禁想起了我国英语教程结构所走过的“旧历程”。 对当前的日语教程结构应该积极地进行思变,改变现在以精读课程为中心的教法。可以考虑从听力、会话起步,然后在听、说的过程中,自然地去理解和掌握语法,同时采用螺旋式的教学理念,让主要语法在听力和会话课中不断重现,使学生在融会贯通之后,最终升华到高水平的写作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目前的以精读课为核心的语法教程,融入口语、听力、泛读、写作等其他课程中,从而保证学生的日语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4.修正教学方法 (1)书面语法与口语并重 学生从

10、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到形成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而且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尚未形成一种良好的全外语教学氛围,因此,学生缺乏一个很好的应用日语的语言环境,平时彼此之间的交流工具也只限于母语。这样一来,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不到训练,尤其是口语能力的提高不能得到保证。所以,我们要在重视书面语及语法的同时,必须注重口语的教学工作。可以把一些口语表达形式进行整理(据统计,常用口语文型,大概有500个左右的文型)在应用会话中进行分析与讲授,并且在会话及听力的课堂上予以应用。在整体教学中,应该多使用现代化教学设施,适当多增加口语课和听力课,使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步理解并熟练地掌握这些口语表

11、达形式,这也是听力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并且学生掌握了这些口语表达形式之后,会改变以往生硬的日语表达方式,从而达到使用自然的日语进行表达的目的。 (2)使用场景记忆法 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外语,绝非是一种孤立的学习,不能脱离其文化背景为学语言而学习语言。人类各民族语言之所以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地域的差异性等因素。语言既是交流一种工具,又是与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相关联的现象。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应该抛弃与生活场景割裂的单纯的单词记忆法,而改之采用场景记忆法。所谓场景记忆法,就是把单词按照生活所必需的场景来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类(如超市、学校、交通、医院、家庭等等)。 由于大多

12、数学生没有在日本生活的经历,所以在记忆单词之前,首先由教师对每一个场景进行分析,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这个场景的了解,必要时可出示图片或使用电视教材进行举例说明。在介绍完场景之后,再进行单词记忆,进一步可以把这些单词按照各个题材,编排成文章,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达到记忆的目的。最后,配合以各个场景的听力问题,使学生感觉到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把单词与其使用场景紧密地相连起来。 (3)逻辑归纳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要求就是翻译。在口译过程中,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死译,要逐句、逐段地去听解,去分析和判断,综合性地来翻译。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有较强的逻辑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

13、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在听力练习的过程中,当听完一段对话后,让学生对对话的中心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在进行文章的读解练习时,尽量让学生总结每一段文章的段落大意以及概括整篇文章作者所反映的中心思想。这样,经常锻炼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使学生在倾听对话或阅读文章时,就会养成“倾听(阅读)归纳反应”的良好习惯。 目前为止,大多数来到中国投资的80%左右的日本企业,主要是瞄准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市场,也就是说是以降低成本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发展,尤其是近五年来劳动者的工资几乎翻了一番,再加上人民币汇率的上浮,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在未来很短的时间里因廉价劳动力而赚取的利润空间将会消失殆尽;届时将有许多日资企业会无可奈何地撤出中国,这势必会造成以往日语人才相对比较乐观的就业形势急剧逆转。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社会对高水准的日语综合实践能力人才的需求将会被大幅度增加。如果我们再不提前确定以提高日语综合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计划,那么这几十年来由众多日语教育工作者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所努力开创的日语教育“这棵大树”,将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遭受 重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