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学校教学管理.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2510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的学校教学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程下的学校教学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程下的学校教学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的学校教学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的学校教学管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下的学校教学管理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学校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学校教学管理理念无法转变,就不可能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因而,学校教学管理理念必须进行根本转变,树立新的管理理念,以适应形势的需要,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一、学校管理的真谛是服务 以往,在学校中长期存在着“管理唯上”的现象。面对新课改,每一个管理者必须从“课程服从于管理”转向“管理服务于课程”,处理好课程管理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从管住学生转到相信学生 校长的任务不是为了“管住”

2、学生,以达到自己的管理目标,而是充分相信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 验,创造足够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程管理的过程中得到主动的发展。牢记一句话“学生永远是行的”。 (二)从监督教师转到促进教师 要善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倡导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管理者、决策者,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 (三)从立足于校园走向社会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换,而且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把视线从狭窄的校园移向广阔的社会,尤其是移向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现在,课改要求管理者必须沟通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让每一位家长都成为学生新课程学习的老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

3、合力。 二、重视过程管理 (一)注重备课过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之不过是一个例子,老师要超越教材,变教材为“学材”,教师应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而不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尽量减轻老师的备课压力,减少无效备课,彻底抛弃那种以检查备课教案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式,明确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教案写的多,字写得好,不一定说明备课备的好,不看备课的结果,注重备课的过程,学校管理者主动参与老师的备课过程。 (二)上课过程从过去关注教师转移到学生,让老师从当好“演员”转变到做好“导演”。提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老师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夺取引导学生参与,而不是简单的给予,让课堂充分

4、展现学生学习的过程。首先为教师松绑,抛弃过去的以注重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自研助学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又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三)学生的作业管理。提倡布置一些收集信息、综合学科、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探究性作业。 三、实施动态管理 (一)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考评制度 搞好教学考核工作,努力建立起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师的评价,专业发展的内涵等都出现一些偏向,往往是谁的升学率高,谁就是好教师。在这样的指挥棒下,许多优秀教师的创造能力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或及时的肯定,教师的专业能力被忽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

5、中,应努力构建全方位动态性教师教学评价系统,因而学校应建立全面反映教师业绩的科学评价体系,倡导教师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注重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以此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新模式 用“以学论教”的思想代替“以教论教”的思想。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多一些个人的创意,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没有教师的教学个性就没有学生的学习个性。 (三)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培训的最佳策略就是要实现由“外培”向“内培”的自我转化,以促进教师角色的自我觉醒、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但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转化为正确的教学行为,是需要有一个转换期的。在这期间,倡导教

6、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对于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1)课后备课。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如何,只有在课后才能检验出来,课后若不及时总结和反思,存在的问题就会永远得不到解决,成功的经验也就无法得到提炼和升华。课后备课,即教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课后备课有助于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专业水平。 (2)写反思日记。即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记下他们的经验,并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同时教师在上

7、课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了解学生的意见,并详尽记录下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与设想等。写反思日记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充分显示出来,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的计划创造条件。 (3)观摩与分析。即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并对所观察到的情境进行描述。让教师提出在课堂上产生的问题,然后与教师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所有参加的教师共享。 (四)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而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突破学生的智能领域的限制,对学生的非智能领域的发展也要进行正确的、及时的评价。学业评价的重心从关注学生的结果的评价(期末考试),转移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也就是形成性评价。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评价学生,同时,利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的做法,让学生成为自评、他评的主动参与者,建构起旨在促进学生不同智能领域或各个非智能领域和谐发展,并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评价机制。 总之,新的时代对教育发出了新的呼唤,呼唤新的教学管理,而只有建立起相应的科学的、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顺利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