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314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 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的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准备的认识过程。课前预习是学习活动的一个起始环节,许多教师心存疑虑让学生自学数学书上所呈现的知识,会不会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了新奇感呢?通过预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知识的结论,我们的数学课堂还需要探索吗?而且预习后的课堂,教师又该如何处理呢?这些现实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所困惑、所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基于以上种种认识,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深入的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预习效果 1.预习任务要有“可操作性” 预习要求是否明确、预习题是否方便学生展开自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学生预习的效果。

2、我们在布置学生预习时,不能用通常的一句话,即“预习课本多少至多少页,”,也就是让学生看看书,预习的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要求不清晰。导致学生思想不重视,行动不到位,预习层次不齐,大多敷衍了事,印象不深,极少数较为认真。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布置的预习就无所谓了。 2.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点拨性” 如一年级的认识人民币,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预习任务。如小朋友,我们的生活每天都要用到人民币,那你们注意过人民币吗?请回家仔细观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一下它的颜色、数字和种类,能读出它的面值是多少吗?有困难的可以请教家长,下一节课我们要来比比谁了解得多。这样的预习作业,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3、并明确指出做什么、怎样做,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3.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对于后进生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能力,适当调整预习的要求,增加一些他们力所能解的问题;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适当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4.预习作业应注意“全局性” 如何将预习和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预习服务于课堂教学,除了要重视预习的反馈功能之外,关键还在于要将预习题与课时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只有这样,预习才能起到既培养学生自学

4、能力,又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作用。 二、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预习的方法也不相同。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数学。 1.学会看重点、圈难点 有些学生拿到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后,你问他看了些什么,他却什么也不知道,所以预习要学会看重点,无须什么都看,一般书中的例题就是这节课的重点,练习题就是围绕例题来的。预习中就要详看例题的分析过程,思考例题的解题方法。 在预习中,要动动笔,哪些问题看不懂,有点懂,完全懂了,自己学会圈圈点点做些标记。学生在预习新课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学

5、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这就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2.检查、评价、交流预习结果 小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尽管学生课前进行了自学读懂了一些,但必然存在一些内容在理解上肤浅、或未知甚至错误的认识。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是结果,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扬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取长补短,以优带差。比如可以通过课前提问、小老师等形式检查预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激励。同

6、时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知识起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没有预习习惯或预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使其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想的多,说的多,交流的多,体验的多的课堂,使其个性发挥的充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除了有赖于教师的“善导”这一外因外,更有赖于学生学习这一内因的调动。这内因,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预习把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预习,认为“在指导以前,得先令学生预习”,“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教师更加需要重视学生的预习,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有效的预习来源于有效的问题,让预习从问题开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