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学习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微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3428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意义学习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微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意义学习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微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意义学习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微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意义学习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微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意义学习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微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有意义学习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微探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关注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对于高中政治课教学而言,必须从学生学习心理和生活环境出发,才能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一、有意义学习理念 1.什么是有意义学习? 20世纪70年代初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家对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进行研究和反思后建立起来的,奥苏贝尔是有意义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意义学习是相对于机械学习而言的学习形式,本质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意义的建构。 2.如何实现有意义学习?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两种途径,两者相辅

2、相成、不可或缺。 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接受学习,新课程改革更多地倾向于学生发现学习,笔者认为对一个知识点到底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应该结合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材料本身具有的逻辑意义确定,不管怎样都应该让学生理解式学习,不是知识的强塞硬灌,应将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认知构成联结。 二、有意义学习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机制与原则 从心理机制层面看,“同化”是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什么是同化?同化就是学生通过一定方法、过程将新材料、新知识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之中。从有意义学习视域看,“同化”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学习和探索政治知识时内在的心理机制。以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为衡量是否实现知识

3、同化的标准。 那么,如何实现同化呢?有意义学习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应该注意的原则如下: 1.自主性原则。 有意义学习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最主要优势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与自觉性。然而,很多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往往是“假探究,真灌输”,打着探究的幌子实施知识灌输,剥夺学生自主探究空间和机会,使探究活动优势难以发挥。因此,为了保证探究式教学效果,遵循自主性原则是首要前提,实施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甘当“绿叶”,通过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以问题引导探究活动等方式让学生逐渐适应探究学习模式,习惯自主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遵循自主性原则,才能真正发挥探究式教学的功能。

4、 2.渐进性原则。 有意义学习应该是发现式为主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探究,探究活动本质上是思维活动过程,按照思维活动规律,探究活动应该按照渐进性原则逐渐深入。探究活动中,渐进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探究主体和形式,另一方面是探究的具体问题。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初级阶段,可以先以教师探究为主进行探究教学,通过教师的亲身示范,学生初步了解探究活动的一般程序,待学生有了一定探究能力后,再逐渐向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过渡;具体探究问题上,教师要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深入的探究活动,只有遵循渐进性原则,才能保障探究活动有效而顺利地实现探究目标。 三、有意义学习理念下的高中政治

5、教学建议 1.分析教材,把握同化模式。 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政治知识是多元化的,有些知识处在动态更新中,为此实施教学前必须对教材进行细致分析,厘清教材中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保两者相协调。 站在传统知识观看政治知识,知识是心智的产物,对于反对传统知识观的学者来说,他们认为知识产生并非源于单纯由心智的发现,知识的建立必须经历知识与认知主体之间的互动,还需要认知主体主动维持。 对于政治知识而言,笔者认为:“知识是有活力的,知识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具有系统的、个人属性和时间属性,同时知识不能被视做当然的、已经决定的东西,必须加以自己的思考和补充。”政治课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自己领悟,将自

6、己完整的生命融入进去,由于每个学生的生命、情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不可以照本宣科,而应该更艺术化、人性化地对教材进行设计与开发。 从知识论基础视角观察政治知识,生成意义世界的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生活,“生活”是政治教材的主题,有效教学必须是有意义的教学,因此,准备教学内容时必须找准知识与学生真实生活的联系点,将知识作为主体帮助学生找到人的生存意义与精神生活密切,教学内容设计必须注重生活性、生命性和对话性等。这样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体验、领悟知识学习的意义,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交流实现“视界的融合”。 2.创设情境,巩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有意义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如何建构呢?是学生个人建

7、构吗?个人建构知识势必因为个人思维习惯和视角等因素引起认识片面性,所以知识建构需要学生间协作与交流。教师在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笔者认为,设置“知识与学习的情境性”是教师主导性作用发挥的重要渠道,政治知识源于生活,应该将学习政治知识与一定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同时对学生的生活环境、认知基础进行剖析,然后科学地设置情境将知识隐喻在情境中,学生置身于复杂、真实情境中逐步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适应不同情境,对知识的理解趋向于多元化,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提高探究知识和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3.形成理解的心理倾向。 高中政治教学中,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学生采取理解方法还是机械方法,与学生当时心理倾向有关,学生的心理倾向则是教师以前教学情况及当时启发的综合结果。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表情及教学方法,要时刻提醒、暗示学生采用理解策略,而不是采用机械的策略掌握知识。一旦形成正确理解的心理倾向,学生的思维便会积极,思维越是积极,理解越深刻、广泛,同时理解会反作用于思维,促使思维方式越灵活、多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