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特点创新高校学生工作.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411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根据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特点创新高校学生工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根据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特点创新高校学生工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根据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特点创新高校学生工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根据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特点创新高校学生工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据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特点创新高校学生工作.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根据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特点创新高校学生工作 摘要:“90后”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下成长的一代。他们思想和行为上的独特性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宿舍人际交往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方面。“90后”大学新生在宿舍人际关系上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这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挑战和要求。 2009年入学的大学新生中,大部分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这也意味着大学已经进入“90后”学生时代。“90后”在思想、行为、价值观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与“70后”、“80后”不同之处,尤其是人际关系上明显带有时代烙印。宿舍是大学新生了解、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窗口,宿舍人际关系

2、在大学新生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对于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新生,他们人生地疏,远离朝夕相处的父母、亲人和朋友,最容易产生孤独感。宿舍是倾诉、交流,排解寂寞的重要场所,在这里,通过与同龄群体的交流,可以更快熟悉并融入大学生活。同时,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在一种互帮互助、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宿舍关系是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保障。因此,加强宿舍人际关系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题中之义。正确认识和把握“90后”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新特点,将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

3、“90后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 1.从交往心理看,交往欲望强烈,但又害怕交往 “90后”出生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与此相一致,“90后”也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十分关注自己在周围人心目中的印象,并渴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树立自己的形象。90后”大学生知识丰富、思想活跃、充满自信,他们渴望在人际交往中表达自我。另外,新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宿舍成员之间还不是很了解,他们期望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因此,也会积极主动的与宿舍成员建立和谐的关系。进入大学之后,他们的学习负担减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人际交往上,这也促

4、使“90后”新生积极地去结交更多的朋友。 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90后”大学新生宿舍人际交往呈现前所未有的开放式交往趋势。一是交往范围扩大。宿舍交往对象不局限于宿舍之间的交往,宿舍与宿舍之间,异性宿舍之间的交往也明显增多,如校际宿舍之间的联谊活动等。二是交往频率提高。交往由简单的聚会发展到聊天、逛街、社团活动、举行生日party等集体活动。三是交往手段更多。由原来简单的面对面交流转向一些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交流工具。“90后”新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QQ、短号、MSN、人人网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尽管大部分人渴望交往,但是也有一部分害怕与人交往。许多新生在中学时是学习的佼佼者,在强手如林的大学校园

5、里变成了一名普通学生,于是产生交往的自卑感和失落感。还有一部分学生因潜力暂时还没有发挥或是无一技之长,但看到同寝室其他人在音乐、文体、演讲等方面表现突出,就产生强烈的自卑。这些新生因为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而产生不良心理,会有意识的疏离人群,将自己封闭起来,害怕与人交往。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女,缺乏住校经验,在相处时间不是很长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也不愿过多的“暴露”自己,而多是“点头之交”。“90后”大学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青年更加渴望与人交往,但是又极易出现交往不适应的心理障碍问题。 2.从交往内容看,具有丰富性和时代性 “90后”大学生生活在网络化时代。网络的便捷、开放、丰富等特点使“

6、90后”迅速获得海量信息。较之于“80后”,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东西,因而知识面也更加广泛,这也使得他们宿舍交往的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 总体而言,“90后”新生宿舍交流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而交流内容本身也有了质的变化,不再是简单的“玩耍聊天”、“发发牢骚”。据了解,“90后”新生宿舍交流内容主要有学习、爱好兴趣、文化知识、生活常识、政治思想、对他人的看法、人生哲学、恋爱观点、社会风气、网络现象等,可谓应有尽有,包罗万象。其中学习是宿舍交流最多的话题,“90后”大学新生还是以学习为主。他们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热情也比较高,据统计:“有33,3的

7、同学经常关注国内国外时事,62.6偶尔关注,只有4.1从不关注国内国际大事。”他们往往喜欢在争辩和碰撞中形成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另外,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谈论的内容随着国内外最新信息的变化而变化,诸如最新的娱乐信息、网络信息、最新科技成果等都是在交往中传播最快的。以他们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为例,前几天可能还会说“超级郁闷”,马上又会变为“哥说的不是话,是寂寞”,而感叹“生活的杯具(悲剧)”也紧跟着出现了。 宿舍是一个内部开放、自由的环境,没有任何硬性规定,宿舍成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宿舍交往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也使学生们扩大了与社会的接触面,缩短

8、了与社会的差距,同时也有利于活跃宿舍氛围。但由于互联网信息的良莠不齐,“90后”学生的生活阅历不深,不能充分认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因此,导致他们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简单化、片面化,如果不及时引导,可能会在宿舍生活圈中形成不良影响。 3.从交往目的看,情感性交往与功利性交往并重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不仅有维持自身生存的基本生理需要,还有情感和归属的需要,人际交往是满足这些需要的体现。“90后”大学新生宿舍人际交往存在两大基本类型;功利型和情感型。 所谓功利型交往,即交往是为了获得某种好处,是为了某种利益需要。“90后”大学生成长在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转型激烈,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

9、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利益问题的凸现和拜金思潮的侵蚀严重挑战了传统的情义观,利益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人际交往中。“90后”新生宿舍交往的功利性也有所加深。宿舍是休息、娱乐、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通过宿舍日常生活的彼此接触,他们往往和那些有特长或是家境好的人靠得更近些,原因是这些人可能会对自己有实际帮助,而有意识的疏远宿舍中的弱势群体。 所谓情感型,即交往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和交流情感。虽然“90后”大学生交往观念比较现实,但是他们仍然有着情感需求,并且渴望在交往中获得友谊。他们在年龄、社会经历、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上有着近似性,因此,有更多共同的话题。此外,新生还处 在大学生活的适应期,其它的人际圈还没有

10、完全建立起来,宿舍人际交往可以满足他们排除孤独感的情感需求。因此,新生宿舍成员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是已带有明显的亲情化趋势,如一些宿舍按年龄大小进行排序,以姐妹、兄弟相称。他们的行动也偏向一致,如结伴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逛街,一起参加社团活动等。这些都表明“90后”大学生希望在宿舍群体中获得友谊。 4.处理宿舍矛盾的方式日趋理性化 人们往往习惯给“90后”贴上“冲动”、“叛逆”、“另类”的标签。但事实上,大部分新生都表达了以理性的态度和方式处理矛盾和问题的意愿。“在问及如果与同学发生矛盾和冲突,你会怎么处理的问题时,62.8的学生选择委婉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6.7的人选择疏远与该同学的关系”。

11、说明“90后”的大学新生希望以理性、成熟的方式面对问题,并注意自我克制。 长时期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由于性格、心态、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语言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产生摩擦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处理这些矛盾。“90后”新生大多集中在19岁左右,从心理学上看,他们已经处在成年期,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遇到矛盾能够理性化解。从整体上看,“90后”新生性格较为外向,开朗热情,积极主动,这也使得他们更加容易融入群体中,减少摩擦。 二、创新高校学虹作 新生顺利适应和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不仅直接影响他们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也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意义。宿舍是高校育入环境

12、中最基本的元素,新生是注入高校的新鲜势力,因此关注“90后”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给予有效指导和加强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题中之义。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该紧紧把握“90后”大学新生的特点,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和提高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1.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高校学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90后”学生群体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传统的“管理学生、约束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到学生宿舍管理上,将严格的

13、管理制度与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相结合,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宿舍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展示自我风采;将教育引导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推进辅导员进宿舍和创建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 2.加强新生人际交往的教育 马克思说,个体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交往的其他一切个人的发展。只有通过积极的教育引导,培养和训练大学新生的交往技能,才能保证他们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健康发展。 一方面,加强对新生人际交往观念的引导。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会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实践能力。当前社会交往中日益膨胀的重金钱轻友谊、重利弃义等现象日益影啊“90后”大学生

14、的交往。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追求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感情的交流升华的交往观,摒弃庸俗、低级的金钱、权欲交往。除此之外,还应当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正确认识人际关系。教育他们学会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正视弱点,同时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另一方面,突出宿舍文化建设,以宿舍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一个好的宿舍集体,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园地,获得信息、交流思想的窗口,养成良好品德作风、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阵地。”宿舍文化是学生素质和精神风貌的展现。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到“90后”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他们的自身条件、家庭环境和性格等

15、的不同,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如针对“90后”学生热衷于网络和手机等现代交往工具的特点,开展主题健康的短信互动编辑大赛和红色网页设计的比赛等;开展各类“宿舍风采大赛”、“优秀文明宿舍评比”的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新生通过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可以扩大交际范围,在实践中完普自己的性格。 3.优化宿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帮助大学新生形成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还应该把宿舍日常生活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越来,尽量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真空地带。高校学生工作中,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或副书记、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范围主要体现在学风、班风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其中也有涉及宿舍

16、人际方面的教育与辅导,但多是出了事情之后才进行干预的。在现实中,学生宿舍事务多是留给宿舍管理员,但这之中并不包括对大学生宿舍人际方面的教育与辅导,并且他们的专业素质有限,也不可能对大学生实行教育辅导,由此形成大学生宿舍生活管理出现一种“真空”状态。因此,必须将宿舍管理人员纳入学生工作队伍中,努力提高其专业素质,配备具有宿舍教辅经验的专职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使表层现象和深层问题共同解决。 4.建立多媒体联动的工作机制 网络对“90后”大学生而言,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新生带电脑上学已经不是稀奇事,武汉大学的一份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

17、研报告,显示了大部分“90后”大学新生拥有手机和电脑。因此,高校学生工作应该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利用网络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宿舍管理门户网站。门户网站除了提供日常管理方面的内容如宿台的管理规章制度、校园网网络使用方法等以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集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教育内容。如针对宿舍人际关系障碍问题开设咨询问答平台。二是传统的宿舍宣传栏进军网络。一方面,利用网络快捷、灵活等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生动多样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在网站上展现优秀宿舍的健康生活以及和谐相处的秘诀,有助于形成交互共享、互助互爱的氛围。三是建立以宿舍为单位的QQ群、BBS等方便学生交流的平台,也可以及时反映宿舍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