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4440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实践中,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的比较形式,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 比较法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比较是认识事物之间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数学中的比较是多方面的,包括数学概念的比较、数量关系的比较、形式结构的比较、数学性质的比较等。比较的基础是数学对象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比较数学对象的差异性可以将数学对象加以区别,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比较数学对象的同一性,可以认识数学对象间的联系。比较法是既可以运用于

2、整体也可运用于局部的思维方法。从数学概念的建立、计算法则的推导到数学问题的解决无不渗透着比较方法的应用。 一、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概念教学中的比较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基本元素,是正确推理和判断的依据。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学习概念一般都有一定的困难,但许多概念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想让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就应该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对于概念的学习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引入、巩固、应用,在这几个阶段中均可比较法。 (1)引入概念。在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清楚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哪些已学

3、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然后从复习旧概念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新概念,使学生明确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准确理解新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巩固概念。学了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后,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概念与一些相关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达到正确理解概念实质的目的。 (3)深化、应用概念。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而运用概念的过程,又是深化理解概念的过程,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2、应用题教学中的比较 应用题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比较法充分运用于应用题教学中,能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数量关系

4、,在比较中掌握解题方法。 (1)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比较。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一些的简单应用题复合而成的,理解和运用简单应用题是解决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复合应用题的教学,应该先让学生做一部分与之相关的简单应用题,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简单的应用题合并成复合应用题,再比较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掌握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技巧,同时可以把复合应用题分解成几道简单应用题。这样反复练习,应用题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2)应用题“多变”中的比较。应用题“多变”,包括“一题多解”、“条件多变”、“一题多编 ”等。通过比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在“变”中得到锻炼,克服思维定

5、势,能使学生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二、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比较法来促进知识的迁移 一般而言,小学数学知识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的,前面的知识往往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者也是前者的延伸与更深的拓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在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引入新知识,要确保学生能够在比较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来学习新的知识,而后再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从主观上充分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与差别所在,同时培养学生对二者之间区别的归纳。通过对前后知识点的比较,学生就可以学会正确地对知识点进行分析、推断、概括等,由此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进而促

6、进知识的合理迁移。 2、运用比较法来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差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学习一个新知识时,学生学得很好,再学习一个类似的知识点时,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似与相同之处极为突出,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常常造成知识点混淆,此时将类似的知识点加以比较特别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比较法可以使学生分辨出知识点之间的细微差异,还能够使各自的意义与特点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同时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意特征,还有助于学生迅速有效地把握对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比较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3、运用比较法化解难点 每堂数学课都有重点和难点,怎样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特别是在空间与几何方面,抽象性较强,难点较难突破,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往往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如在二年级辨认方向这节课中,教师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八个方向的基础上,问:“老师现在站的这个位置(讲台)在你的什么方向?”教师提问了不同方向上的学生,学生的答案显然是不一样的,教师接着追问“老师不动为什么会在你们不同的方向上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我们坐在不同的方位上,以学生自己作为参照,也就是参照物不一样,老师就会在我们不同的方向上”教师通过在形象的情境中比较,化解了方向相对性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教学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