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4561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特色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民族特色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民族特色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特色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特色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民族特色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 摘要:布里亚特蒙古族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她的文化与风土人情无不流淌着艺术的气息。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将民族特色与小学音乐教学更好地融合”这一课题。当然,这需要几代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需要无数民族音乐爱好者的共同奉献。 布里亚特蒙古族作为草原上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师,肩负着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使命,以及传播民族文化的职责。那么,如何将布里亚特蒙古族的民族文化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起来呢?笔者认为,作为音乐的引领者和传承者,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民族特色与音乐教学的融

2、合点。 一、动手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乐器 学生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制作出来的乐器,虽然粗糙、稚嫩,但是却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民族乐器的由来,讲述发明民族乐器的艰辛历程,从而激发学生创作民族特色乐器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中,笔者就向学生介绍了布里亚特蒙古族乐器问世的故事,引导学生自主制作了有特色的打击乐器“嘎拉哈”。“嘎拉哈”也称作“羊嘎拉哈”,又名羊拐,源自满语gachula,是东北小女孩的玩具,也是布里亚特蒙古族孩子的最爱。笔者将“嘎拉哈”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玩具制作成打击乐器,让学生们感到十分新奇。它浑厚、清纯的声音也令学生陶醉在民族特色音乐带来

3、的美的享受中。 二、用民族风土人情烘托音乐蕴含的原生态气息 布里亚特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浓郁风土人情的民族,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族故事和传说,它们都能成为教学的重要元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民族故事和传说,挖掘音乐素材,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敖包相会之前,笔者动情地给学生讲述了“敖包会”的由来:“从前有一个鄂温克部落,部落被一个女巫搞得鸡犬不宁。大家忍无可忍,请来了法力无边的萨满大神。在萨满大神的帮助下,大家齐心协力杀掉了女巫。为了震慑住女巫,以免她再次出来害人,大家将她压在部落西边的岩石下,并且每天都有人往岩石上添加石头。天长日久,就变成了山包,于是人们就把它叫做

4、“敖包”。每年四五月份,人们就会选择良辰吉日来此祭祀,祈求平安吉祥。祭祀后,人们会载歌载舞。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祭祀活动称为敖包会。”学生们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陶醉在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中。 三、穿着民族服饰,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蒙古族历来以游牧、狩猎经济为主,男女皆喜穿长袍和靴子。以布里亚特民族服饰为例,布里亚特蒙古族的服饰既有一般蒙古族的风格,又有其特色。男子服饰具有粗犷、彪悍的特点,一般春秋两季身着布袍,夏季时头戴呢子角帽,冬季戴红缨角帽,脚穿皮靴;女子服饰高贵典雅,端庄厚重,一般身着女士袍,前胸打褶,也戴帽子,穿靴子,已婚女子着肩部打褶的长袍(肩部是否打褶,是女性已婚或未婚的醒目标志)。

5、冬季时,女性则在长袍外再罩一件皮或棉的坎肩。 现在,民族服饰成为节日的盛装,也是平日里往往成为压箱底的服饰。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课,鼓励学生穿着民族服饰,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和民族的美好情感。如每周,笔者都会要求学生穿上民族服饰,上一节地道的民族欣赏音乐课。在课上,学生用歌舞表演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作为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器械,在触摸和感悟中聆听民族音乐的神秘;可以用民族风土人情烘托音乐中蕴含的原生态气息;可以鼓励学生穿着民族服饰,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励学生载歌载舞,舞动民族音乐的情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