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厌学学生的心理成因.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531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农村小学厌学学生的心理成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农村小学厌学学生的心理成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农村小学厌学学生的心理成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农村小学厌学学生的心理成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农村小学厌学学生的心理成因.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农村小学厌学学生的心理成因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们国家,农村学生的厌学率保守统计数据在20%到30%之间,单就我校以及周边学校学生厌学实情来看,学生的厌学率比这个数字还要高,厌学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心理成因是什么,笔者浅析如下: 一、受社会负面因素影响,学习缺乏动力 我校课题组在300多份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家长劳作之余经常参与喝酒、打麻将、玩扑克者达五成以上;持读书无用观点的占35%左右。这些数据反映出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的严峻性。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社会环境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我国研究者张敏等人对小学儿童的学

2、习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以回报动机、求知动机和交往趋利动机为主。”这就是说,当社会负面因素充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回报动机、交往趋利动机时,学生的学习就会缺乏内在动力,一些农村小学生因此对学习潜滋暗长了厌恶甚或迷茫的情绪。 二、学校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教师片面的评分观及过高的期望导致小学生厌学。 评分是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鼓励和最有力的惩罚工具,但是有些学校和教师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的追求优秀率、升学率,走进了唯分论的误区。陈威在小学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小学儿童对待评分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教师和父母对评分态度的影响,教师和父母客观、正确地对待评分

3、尤为重要,否则会影响小学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儿童形成错误的学习态度。”教师对低分学生的苛刻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急切的心态导致口出一些过激的话语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他们的自卑、负疚、逆反心理就越来越强,学习成绩不但上不去,有时甚至导致他们的心理扭曲发展。 2、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导致小学生厌学。 小学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对儿童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小学儿童具有“向师性”,表现在对老师的敬畏、崇拜和依恋。但有些老师对学生却抱有偏见,认为好学生就什么都好,认为后进生就什么都差,常常对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很少或根本不给表现的机会,使不懂事的差生一开始就蒙上被歧视

4、的心理阴影。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镇一级农村中心小学均存在大班额现象,而不同学校各班中总有23名后进生不被重视,他们与教师互不喜欢,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隔阂,学习已成其严重的负担。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数据统计表明老师授课无吸引力造成学生学习无兴趣的比率占27.5%。课题组由此对本校五年级学生做了两次同样的研究:把学生按数学成绩高低搭配编成五个班,选择五个教师分别担任五个班的数学教师,由于教法各异,结果学生成绩差距较大。分析发现:成绩差的班级,教师教学中大多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书本知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成绩中等的班级教师课堂上易和学生产生共鸣,

5、但耐心不足,对一部分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的学生往往丢在一边不予理睬或训斥一顿;成绩较高的班级教师教学中经常能把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成既有声音、又有图像和情感的语言,激发起学生乐学、爱学的兴趣。可见教师的教学能力、手段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之深。当学生无趣学习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三、家庭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在农村家庭,对孩子采用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较多,受教育者一般很难自行违背家长的期望。课题组调查发现,农村36%的家长望子(女)成龙(凤)心切、期望值高。在学习上家长都想让孩子争第一。为达此目标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做各种教辅练习,有时父母甚至深夜陪读,这就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

6、大自然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全部被挤掉。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当家长要求过高时,孩子会产生一种害怕失败的心理,出现焦虑、苦恼、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进而导致自信心和上进心的丧失。中国教育报作了一项“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的问卷调查,有68%的学生回答:“请别对我期望太高。” 可见家长脱离孩子实际情况的期望,会带来物极必反的后果。 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导致小学生厌学,这方面的比率占40%左右。一种情况是家长经常出外做生意或打工挣钱无暇监管孩子;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家长过分埋头干自己的事情,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致使孩子贪玩的天性缺少约束而学业成绩越来越差;再一种情况是有的父母对孩子能否取得好成

7、绩的过程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困难无能为力;最后一种情况是父母的离异给孩子打击过大,孩子的心思不在学习上,2013年,我校课题组对四年级8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做了追踪调查,结果有7个学生语文、数学、英语考试成绩均不及格,有3个孩子存在频繁逃课现象。 四、自身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许多学生自制力不强。 现在的小学生喜爱的电视频道节目及网络游戏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意味着,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的“诱惑”,使之分心的事物越来越多了。由于自制力不强,许多学生沉溺于玩耍之中,而有意无意便“忘”了作业,或者把今天的作业留到明天完成。 2、学生受错误的行为评价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父

8、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不用功、贪玩。教师评价后进生时,也常说又笨又懒,不学习。根据调查分析,有一些学生正是因为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厌学情绪。心理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别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的评价。当成人把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简单地归究于儿童的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会接受这种归因,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环境,无力争取成功,因而缺乏争取成功的勇气和动力。这就要求成人特别是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归因时,一定要慎重。当儿童成绩不理想时,应尽量避免做简单的归因。 3、学习习惯不良 有好多学生学习起来特别认真、勤奋,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可是事与愿违,总是不见学习成绩的提高。其实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因为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 我校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习惯不良者占到学生总数的32%左右。其中学习顾此失彼,没有计划,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占20%左右;对知识点不求甚解,全凭死记硬背的占5%左右;不会抓重点和难点的占8%左右。 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不及时矫正,就会导致小学生厌学,甚至影响小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