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默读次数,提高略读课堂教学效率.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6253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默读次数,提高略读课堂教学效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强化默读次数,提高略读课堂教学效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强化默读次数,提高略读课堂教学效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强化默读次数,提高略读课堂教学效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默读次数,提高略读课堂教学效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强化默读次数,提高略读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烦琐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超越文本,最终实现内化知识,形成技能,积淀底蕴,才能厚积薄发。强化默读训练就是在于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教学活动的排头兵,一直以来深受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按照实验教材资源的整合,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种,前者以读为主,是以全面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特征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任务通常包括理解、情感熏陶、知识习得、语言积累和运用几个方面,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核心。

2、后者在于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主要思想感情或深层含义,并学习略读方法。简而言之,精读课是学方法,略读课是练技能。显然,教好精读课文是基础,落实好略读教学是关键,它事关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训练的提高。那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略读教学课堂呢? 一、粗放地默读,读出文章的大意 默读比朗读更重要,它是个性化的阅读,眼看心思,学生多项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同学之间互不干扰,注意力集中,适用于思考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阅读。纵观实验教材的编排,每册教材都由68个不等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又均由单元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大部分组成,体现了教材排版的

3、逻辑性和严谨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从中年级起,课文一般以31的比例呈现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其教学目标的导向性开始扩张,逐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学会解读教材就是教师的一种智慧。我们语文教师要用语文的头脑思考语文的教学现象,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教学问题。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它在课文后面的思考题都安排了一些“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等之类的提示。透过纸面文字,我们读懂了它内在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开手脚,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好伙伴,让学生带着问题静静地读书,在默读中学习,在默读中思考,在默读中理解,在默读中感悟,珍惜学生

4、默读思考的时间,保证学生通读课文,初知大意,能够罗列课文要领,做到一练一得,松弛有度。 二、选择地默读,读出课文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三个学段的默读分别做出了规定第一学段学习默读 ,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显然,对象不同,默读的深浅难易要求就有所不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事物呈现次数越多,学生对事物的记忆就会越深刻。强化默读次数就是要让学生多次来回地走进文本,实现与教材多次的对话。会读书的人能够把短的文章读长;反之,又能把长的文章读短。略读相对于精

5、讲,长短相对而言,一般来说,略读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挥刀割舍,把较长的文章读短,这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二度走进文本,对文章进行强化默读。 三、精确地默读,读出文章的空白 略读课文文质兼美,可读性强,教材里的片段篇章无不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悬念和遐想,勾勒出一道道无痕的美丽。能看到的白纸黑字我们容易理解,那触摸不到的深处我们难以读白。教学时,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用教材来教,注重知识的拓展;反之,不成熟的教师仅仅教教材中的文字,跳不出教材的圈子。然而,教材的空白又是拓展教材的最佳切入点,是发散学生思维训练的有效平台。因此,在学生一次默读、二次默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再次

6、强化学生的默读,有筛选、有揣摩地读,读出弦外之音,读出文外之意。例如月下桨声一文,课文前半部分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人物的言行举止,为下文做了铺垫。众星托月,文章的精髓浓缩在课文结尾,且看下面两个片段 片段一“每天早上,我推开窗子,发现远处的水面上总有一叶或者两叶小船,像什么人无意中遗落了一两个发夹,轻轻地别在青山绿水之中。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每天晚上,我走在月光下的时候,偶尔听到竹林那边还有桨声,是一条小船均匀的足迹,在水面上播出了月光的碎片,还有一个个梦境。但我依稀听得出桨声过于粗重,不是来自一个孩子的腕力。” “每天早上,”、“每天晚上”,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劳动创造财富,人贵在持之以恒。穿

7、越那“均匀的足迹”,饱览那“月光的碎片”,“我”看到了祖国下一代正在茁壮成长。“一个个梦境”就是作者寄予下一代的希望。那“不是来自一个孩子的腕力。”,潜移默化,父辈熏陶,世代相传。 片段二“我不明白,是何处的桨声悠悠飘落到我家的墙根。” “我家的墙根”是为人之本,处世之基。根基不牢,何谈高楼万丈。那“桨声”就是勤劳、诚实、淳朴的象征。姐弟俩就是劳动人民的缩影,不求名不求利,只图一生过得实实在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能够捕捉到教材的空白,并不断地纵横拓展延伸,那就是我们所期待看到的课堂。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略教不略学,简化不简单,七分机智,十分扎实,略读教学因强化默读次数而提高教学效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