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间舞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6309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民间舞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当代民间舞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当代民间舞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民间舞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民间舞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当代民间舞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在我国艺术领域中,民间舞蹈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极大的帮助。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民间舞也发生了深入的改变,就目前而言,以往的民间舞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积极的探索创新民间舞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促进民间舞的传承。本文以东北秧歌舞蹈为例,分析了民间舞教学模式的创新。 前言 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深入了解民间舞蹈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弘扬有极大的帮助,在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民间舞蹈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近年来,民间舞蹈逐步走入校园,成为校园舞蹈

2、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为保证民间舞蹈教学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在新环境下,积极创新民间舞蹈教学模式,改善民间舞蹈教学中的不足,以此全面促进民间舞蹈的健康发展。 1. 东北秧歌舞蹈的起源及风格特点 1.1 东北秧歌舞蹈的起源。对于东北秧歌,起源于东北平原,其地势平坦,地域辽阔,起初生活在东北平原的汉族人民,大多从事开矿、垦荒等劳动,其劳动职业培育了东北人民直率、坚韧的品格。对于秧歌,最初是在农业劳动中出现的,是东北人民在薅秧、插秧等过程中逐渐出现的,随后以民间菱歌、农歌等为基础,从秧歌扮演戏曲人物逐步发展成为汉族比较常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对于秧歌,由于其包含了多种农耕文化舞蹈,并且又与迎神赛会相结合

3、,因此,秧歌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从广义上看,秧歌代表着“走会”、“闹红火”等含义,从狭义上看,秧歌意味着“地秧歌”、“高跷秧歌”等,目前所指的秧歌代表着一种民间舞蹈表演形式。 1.2 东北秧歌舞蹈的风格特点。同东北人民一样,东北秧歌也具有火爆、幽默、沉稳的特点,东北秧歌的基本风格是泼辣劲儿、美劲儿,舞蹈既包含了广场歌舞的自娱特性,又有舞蹈本身的表演性,东北秧歌的基本律动是“稳中浪”,特别是舞蹈中的艮劲儿、美劲儿,使得舞蹈十分形象。对于东北秧歌,其“浪”体现在身体的动律,“艮”体现在脚步的快出慢落,同时在落地与中心移动中,体现出了东北秧歌的浪、美、稳等特点。对于东北秧歌舞蹈的道具,主要是手绢和扇

4、子,在跳东北秧歌时,以基本动律为基础,实现道具、动作、情感的有效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形体的表现力。 2. 当代民间舞蹈教学模式的发展创新 2.1 对“情”的把握。对于舞蹈,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动作来抒发情感,一个出色的舞蹈演员,在进行舞蹈表演时,必然会将自身的情感、舞蹈本身蕴含的情感形象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从当前的民间舞蹈教学情况看,过于注重舞蹈动作、舞蹈技巧,忽视了舞蹈情感,从而导致学生跳出来的舞蹈十分僵硬,难以获得良好的表现效果。 在民间舞蹈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情感的应用,民间舞蹈从创立至今,已经不能局限于动作模仿,更重要的是注重“情”的启发,以东北秧歌为例,它是东北源于东北农业劳动,经过长期的

5、规范、训练而成,在舞蹈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体态、动作、道具等层次,应该注重情感与肢体动作的良好结合,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从生活中体会到东北秧歌所蕴含的情感色彩,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舞蹈情感,实现形体与情感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东北秧歌舞蹈的表现力。 2.2 技术性与知识性的有效结合。在民间舞蹈中,技术性主要指舞蹈形态中的技巧,而知识性主要指舞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实现民间舞蹈的技术性、知识性有效结合,能全面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对于民间舞蹈,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但是在以往的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舞蹈技巧的训练,忽视了舞蹈本身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得学生做出

6、来的动作只有形似,而缺乏神似,如果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就会逐步淡化民间舞蹈中的民族特色。为保证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弘扬,就需要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全面实现舞蹈技巧和文化内涵的良好结合。以东北秧歌舞蹈为例,脚部以踢步为主,而腿部则是双膝短促,形成“俏、哏、颤”的特点,在踢步中,要做到快踢、快落,单腿重心要短,而双腿落地的时间则要长。对于这种律动,是源于高跷秧歌,人踩在木质高跷腿上,双脚着地会比单脚着地稳,为了保持重心平稳,就需要做到踢脚时快出快回,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要短。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深入讲解这些动作的内涵,这样才能让学生领悟这些动作的文化精髓,实现动作与内涵的良好结合。 2.3 注重民间舞蹈

7、教育的互动。在民间舞蹈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学校与民间的良好互动,民间舞蹈来源于民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财富,其风格独特、韵律优雅,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民间舞蹈产生于民间,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完整的表现艺术,是基层群众的思想情感、风俗礼仪、审美观念、道德情操的具体表现。与民间舞蹈相比,学校的舞蹈表现形式更加严谨、规整,因此,学校民教舞蹈教材要想做到丰富、多彩,就需要加强与民间的互动,深入民间,以东北秧歌为例,学校所采用的东北秧歌教材必须走进田野,加强与当地艺人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回归课堂,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舞蹈动作编排,这样才可以在保留东北秧歌最原始气息的同时,弘扬民间艺术,提

8、高东北秧歌的艺术感染力。 3. 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3.1 注重民间舞蹈的文化性。民间舞蹈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结晶,也是我国优秀的人文主义精髓,民间舞蹈的基础在于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民众基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新时期,必须注重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对于民间舞蹈,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衬托在相应的舞蹈文化下,以东北秧歌为例,它包含了丰富的民族审美、民族情怀特征,其表演性、自娱性是生活化的体现,在东北秧歌中,可以看出浓郁的汉族文化,因此,在民间舞教学中,应该将民间舞蹈文化放在首要位置,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民族舞蹈蕴含的文化,才能把握好民族舞蹈的风格,才能促进民主舞蹈的传承。 3.2 注重民间舞

9、蹈的创造性。在新时期,艺术已经朝着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在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掌握民间舞蹈基础动作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的开拓思维,注重对民间舞动的创造,这样才能编排出更加优秀的舞蹈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艺术美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对民间舞动进行新探索和创造,这样才能在保护传统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更好的弘扬民间舞蹈。 4. 总结 我国民间舞蹈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新时期下,开展民间舞蹈教学时,必须结合时代特色,创新民间舞蹈教学模式,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民间舞蹈的动作技巧及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为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弘扬打下良好基础。(吉林艺术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