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6892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基于对新媒体下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得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方向应顺应时代潮流,改变固有思维方式和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以便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环境和良好的机遇。 1.新媒体开放性和多元化 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而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体系,具有信息容量大、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信息的表现形式也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在这种情况下

2、,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时的角色和潜意识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具有主人翁的意识。 2.新媒体的灵活性和快捷性 在新媒体时代,博客、网络论坛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新媒体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发布大规模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大学生,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 3.新媒体的多边化和平等性 新媒体的匿名交往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双方的信任度大为增强,师生关系一直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由于人的思想具有隐蔽性,大学生一般不愿意告诉老师真话实情,这是当前高校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老师可以借新媒体与大学生进行双向交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增

3、强彼此之间的信任。 4.新媒体的自主化和个性化 新媒体凭借其快捷和海量的内容等优势,正在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之更加灵活。大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书本和课堂学习,而是同时使用网络、论坛和搜索引擎等。除此之外,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展示个性的舞台。在虚拟网络里,大学生可以在QQ空间、微信和微博上表达自己情感、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真实人格。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新媒体的透明化给教育增加难度 新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也在发挥着塑造思想和带来新鲜观念的功能,新媒体使校园信息的发布传播更加自由,少数西方国家凭借对网络高新技术的垄断,通过电影电视输出其腐朽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

4、式。大学生长期受到腐朽不良信息的教唆,容易导致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走偏,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难度。 2.新媒体的虚拟性容易引发人格认知问题 新媒体具有较强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这给人的行为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但是部分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辨别力较弱,在虚拟环境下容易沉溺于虚拟空间随意发挥主动性,现实与虚拟人格频繁转换,易诱发人格认知障碍;部分大学生逃避现实,沉浸于虚幻的个人成就,容易诱发心理问题和认知偏差,有时导致道德失范乃至违法犯罪行为。 3.新媒体技术使高校原本的思教育模式受到挑战 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是一张白纸,新媒体技术把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变得模糊,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于事物

5、的认知方式。这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是很容易受到诱惑,失去理性和自我。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现今很多高校师生之间存在信任危机以及他们所依赖的原有教育制度环境严重滞后,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缺乏前沿认知。 三、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隐蔽性和独特性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但我们如果能掌握和监控方式方法,那么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绝对是全新的开始。 1.新媒体多元化推动大学生转变教育观念。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老师应该采用符合大学生群体行为习惯、心理特征的教育方式,目前我校学生报纸、杂志等逐步实现电子信息化,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可以常常通过“

6、博客”对学生关注的事件进行回复,这样有利于加强师生和谐关系。 2.新媒体技术的主客体平等性。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的沟通本来就具有私密性。尤其是在网络媒体等沟通环境中,文字表达既能够反映出真实的情感,也不至于出现“面对面”交流中造成的心理戒备性。 四、 新媒体带来的教育模式的创新 新媒体的应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方法,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这一机遇。 1.加强校园文化网站建设,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在新媒体信息时代,贴吧、博客、微博、豆瓣等新兴媒介,在传播信息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一种新的校园网络文化形态。在新媒体环境下,具有前沿战略目光的高校都明白

7、要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高校应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广各种讲座活动及实践工作,要符合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诉求,使更多的大学生主动投入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中来。 2.创新手段和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 目前贴吧、博客和QQ等已渗入到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者必须正视这一状况,要设法创新网络与手机媒体等新载体的功能,以互动体验、引导等方式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和谐。教育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弘扬主旋律的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去,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 3.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有效性工作

8、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重视建设起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宣传平台,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应注意了解网络上的动态,及时开展相关舆情调研;以有效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应紧跟潮流,注意了解学生喜爱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及时地填充进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使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更容易让大学生理解和接受。 4.新媒体的虚拟性有利于增强实效性 新媒体技术创造了虚拟世界,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与沟通交往方式。在新媒体条件下的人际交流中,每个人都可以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意图,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教育者从中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出其应该有的实际效果。 5.建立健全校园新媒体信息的监督机制 由于新媒体的自由性,高校无法对网站、手机报等形式的新媒体上的不良信息、错误信息进行监控,也无法有效控制信息传播的范围,因此,高校要在网络平台上完善新媒体发布信息的监控机越,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制度法规的教育从信息源头把好关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高校要通过建设网络虚拟组织、设立网络管理员等方式加强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