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6980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走出课程实施的误区,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兴趣的培养、课程的整合,注重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因此,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美术。这的确是我们美术教育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却走了另一个极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教师片面地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忽视了基本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忽视了以审美为中心这一重要理念,追求形式上的热闹。美术课程的整合应以美术文化为主线。当前许多课为了突出课程的整合,将美术课的教学重点偏离了,把美术课上成历史课、地理课。 形式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学

2、习方式的改变,多元化的课堂组织形式结构是新的观念、新的学习方式的体现,但某一课堂组织形式结构又服从于某一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需求而呈现。并不是每一课都采用同样的课堂组织形式结构。因此,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美术教学中,必须把课堂组织形式结构与活动方式、学习内容、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在当前美术教学中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虽然具有便于管理、便于组织教学等优势但对满足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培养综合性人才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明显欠缺。因此,课改提出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纳入课程管理、开发、实施的范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可是实际运用中往往

3、会碰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如遇到有的学生根本想不出,无论你如何地去进行铺设让他想象,他还是“纹丝不动”;又如,遇到有的学生他想创造出立意的作品,可是他画不出、表达不出。以前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们就会随之任之,这样就把学生的想象力给扼杀了。现在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可以采取把好的作品进行改一改、变一变,这样同样是一种想象、一种创作。 课程标准不具备强制性,使教材编写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如果条件不允许,学生不需要,可以不采纳。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

4、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新课程下美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丰富多彩、多元多层次的,各种美术课堂教组织即能互相兼容,又不能互相替代,无论哪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不能认为它在任何时候都是普遍适用的。另外,相同的需要可用不同的对象来满足,同样的内容标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充分考虑了教师、学生的需要心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标准与生活紧密相连,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程标准没有为所有学生制定一个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而是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既重视结果激励,更重视过程激励。满足学生成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引导观察、鼓励创造、倾听交流、自主学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在积极愉快的美术课堂上去欣赏、体验、创造美,感受绘画创作的成功和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能力和美术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