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7425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获得的条件,课堂教学是一个通过实际操练慢慢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语文教学更是人文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挖掘教材的美育资源,感受人文之美;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彰显人文关怀。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的美育资源,感受人文之美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生学语文,不仅是学语言,更应该学会如何做人。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激情,都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而这些人文性都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正

2、所谓“文道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认真挖掘教材隐含的人文价值,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应试教育上。要实施语文教学的审美化,我们必须充分挖掘语文课中的丰富的美育资源。 1.寻找课文中的自然美。作家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写景的文艺作品,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生活情趣,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反映自然美的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是很多的,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郦道元的三峡中的景物描写。尤其是我国古代诗词中对自然美的描绘更是突出。通过自然美的

3、挖掘,能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2.体味课文中的人性美。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人伟大的品格、崇高思想感情的文章最容易激发学生的美感。真正的美是和高尚的、优美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必须着力挖掘课文中体现美德的底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润物细无声般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兴趣和爱好,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正确地区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并“依照美的规律”去生活,去工作。例如背影的人情美、出师表中的人格美、岳阳楼记的情怀美、听潮之后,感自然之美;我的叔叔于勒对社

4、会生活中丑恶的东西的揭露,则充分表现一种鞭挞邪恶的批判美。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是帮助这些尚不谙世事的中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不可或缺的间接经验,是他们茁壮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料。 3.开掘课文中的创造美。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显示劳动人民伟大创造力的作品,尤其是有关园林、建筑等题材的作品,写得极富魅力。在课堂中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可以从一个方面加强学生对创造美的理解。如中国石拱桥中的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技术,故宫博物院中的文化与建筑的结合,苏州园林中的审美情趣与园林艺术的对接,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劳动创造之美。 4.探究课文中的艺术美。艺术美最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

5、许多课文是文学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比较好的优秀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写景诗词,艺术性很高,常用一两个诗句就画出一幅鲜明的图画,造成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美好的境界。如王维的山居秋瞑,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学生在阅读中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文化底蕴,提高了文学素养。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彰显人文关怀 1.课堂上轻松愉悦的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对于课堂的影响也是直接的。要在语文课堂中体现人文精神,必须消除师生头脑中的传统观念。事实上,知识渠道的多元化及知识更新的高速度,早巳大大动摇了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有时学生所津津乐道的内容、精通的知识,是教师闻所未闻的。教

6、师大可跨越原有的那道“鸿沟”,与学生“取长补短”,做到教学相长。 2.课堂上民主平等的感情气氛。课堂教学气氛主要指班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其中包括了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和情绪波动,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常需要创设生动的情境,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情感走进课堂”,以教师的“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浓厚的人文陶冶。当然,强调课堂本质上应该是和谐的宽松的,并不否定课堂纪律与秩序的价值,也不否认一定程度的紧张也会是人的聪明才智超常发挥的机会。学习环境的根本属性应该是宽松的,纪律、秩序与竞争都是为了保证宽松的实现,是为了调节并不断适应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是为了在张弛有序的情况下创造宽松。因为,只有思想不受束缚,才会进发出创造的火花,积极有效的学习活动,需要宽松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