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7489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正确地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摒弃虚假,追求真实,努力探索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途径,实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化,是当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所应实现的基本变革,也是使数学课堂真正得以重新建构的前提。 师生的有效互动使得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可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这样新知识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使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成为有效的知识。对于每一个学习主体,没有互动就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一、树立互动意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依据学生的

2、身体、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教学互动过程,在师生互动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枯燥的知识赋有情趣和意义。如教学“合并同类项”时,笔者首先设计了一个生活场景桌面上有一堆非常零乱的学习用品,问学生如何整理。学生容易答出将文具放入文具盒里,书整理成一摞,作业本放在一起,分别摆放整齐。引导学生意识到“归类”的重要作用。第二步,让学生运用归类的思想进行速算竞赛。第三步又安排两个游戏,一个是同类项速记,另一个是“找朋友”。正当学生沉浸在游戏的欢乐和喜悦中时,笔者又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的知识点,玩兴正浓的学生显然觉得这个问题很突兀,于是笔者设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5x+3x等于多少?学生马上答出

3、8x,又问是怎么做的,回答是5x+3x=(5+3)x=8x.在完成另外几道同类题后,我再问法则是什么?有了前面总结出的生活经验,经过交流、反思、总结出了法则。使学生知道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互动情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教学“平方差公式”时,笔者提出了某一期“开心辞典”节目中的一道题目要求参赛选手在一分钟内口算出10397的结果。该选手也许数学没学好,栽在了这道题上,没能过关。同学们数学挺棒的,能在一分钟内口算出来吗?学生马上来了兴致

4、,但没人完成任务。我又说,等我们学了今天的平方差公式后,相信大家在半分钟内就能解决问题。这堂课由于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学得很有兴趣,也掌握得很好。 三、改变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即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展开互动,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矛盾中掌握知识、升华理念。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为了激发学生对枯燥的乘方这一知识点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一张纸的厚度为0.1mm,将这张纸对折5次的厚度是多少?将这张纸对折14次后,厚度会超过身高为1.6米同学的高度吗?通过折纸实验,把一张纸对折,再对折,再

5、一次对折依次下去次数与纸的层数有什么关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后,得出结论,对折1次为2、对折2次为2、对折3次为2、对折4次为2对折14次为2,写出算式0.12(毫米)=1/10002(米),得出了纸的层数与次数n的关系纸的层数=2,然后通过计算器计算最后追问“与身高为1.6米的同学比,谁高?”结论的确让学生大吃一惊,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厚度真的比身高为1.6米的同学还高,更想不到折叠20次后,比30层楼还高(每层楼高为3米)。 四、利用互动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新课堂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情感,将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激发个体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每一节课其实都是教师和学生的一

6、段生命历程,这段历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谱写的。如教学“圆周角定理”时,笔者要求学生画出一个圆,任意确定两个点,标出该段弧,作出该弧所对的圆周角、圆心角,再量一量角的大小。这时笔者提出这两个角有什么联系?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从而得到圆周角定理。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规律,只要我们善于动手、观察、思考,就会发现。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等量关系?笔者再提出圆周角的两边与该弧所对的弦组成一个三角形与圆心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学生通过画图观察、交流,找到三种位置关系一是圆心在三角形内,二是圆心在三角形外部,还有一种特殊的是圆心在三角形一边上,从而引入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重复人类探索知识的过程,寻找到已知规律,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为寻找到未知规律打下基础。 总之,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互动,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