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导入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8103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语文课堂导入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语文课堂导入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语文课堂导入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语文课堂导入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语文课堂导入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语文课堂导入法 【摘要】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课堂组织的重要手段。本文论及课堂导入的十种方法,旨在倡导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常言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往往能使课堂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课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出彩就能很快引人入胜。语文课堂的精彩导语,也就是开场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开场白,能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其以积极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这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导入法,直接了当,干脆利索,丝毫没有拖泥带水之感,三言两语就能直切正

2、题。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的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种导入式特点是“短、平、快”。即省时,接触新课主题迅速,能及时起到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的作用。但这种方法若经常使用,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有呆板之嫌。 二、知识点联系导入法 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学生是从旧知识中起步迈向新知识的掌握。老师要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迅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明确学习的思路,增强学习的信心。它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

3、知识的积极思维。此法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音乐歌曲导入法 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感受的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用适宜的音乐导入课对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大有裨益。每一篇课文的开讲,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是学好一篇课文的前提。如讲出师表一文时,利用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歌曲的导入与人物经历恰当好处地结合起来,大大加强学生对课文和小说的理解。能达到振奋人心的效果。 四、利用故事导入法 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且趣味性、启发性较强的新闻或故事或实际生活事例、材料,并以此内容为契机,在描述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学生思维带入课文正题的一种导课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

4、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蒲松龄的狼,因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教师可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述课文内容,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而且能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石壕吏便是一首故事性很强的叙事诗,导入时可联系安史之乱故事背景,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五、引用名言导入法 选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诗句、成语、歇后语、对联、典故或广告来导入新课,含义深刻,具有振聋发馈的作用。如“失败乃成功之母”、“骄兵必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有的名言是出自名人之口、名人之文,如古代教育家孔子论语中的许多话,为人详熟,能够脱口而出。如 “学而不厌

5、,诲人不倦”,“君子言于义,小人言于利”等,韩愈师说中的首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杜甫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列宁“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变成了谬误”等等,举不胜举。也有的名言是经过客观实践的检验,为人们所称道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为众,聚沙成金”、“心底无私天地宽”等。 六、师生对话导入法 这一方法能更好地体现“学生是教学行为中的主体“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可以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顺利地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七、情感导入法 有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想理解、记忆等认识

6、机能就会受到压抑和阻碍。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优美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感中来。 八、历史背景导入法 学生在充分了解作品创作背景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走进作者内心世界,才能产生共鸣。土地的誓言一文可用此法。教师可以图片加辅助的方式,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由来和结果,让学生感受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共鸣有了,“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这一教学目标便顺利实现了。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求变,能给学生以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感觉。教师要切中关键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数,手中有法”。所谓“目中有人”就是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等情况来巧妙施导。所谓“胸中有数”“就是要根据具体篇目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所谓“手中有法”,就是导入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名尽其妙。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张俊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