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TEM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科学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8748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STEM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科学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STEM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科学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STEM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科学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STEM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科学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STEM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科学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STEM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科学教学 跨学科整合是STEM教育的核心思想,指将四门学科(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教育方式。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STEM教育精选项目,让研究内容更接地气;精设活动,让教学过程更显逸气;恰当引导,让每个学生更有灵气。 STEM作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代名词,源于21世纪初期。STEM教育并非是对这四门学科的简单叠加,跨学科整合是其核心思想,指将四门学科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教育方式。近几年,STEM教育逐渐融入国内小学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践STEM教育,在实践研究中渐渐揭开其神秘面纱。笔者

2、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STEM教育理念的观照下开展科学教学,现将自己的实践与各位分享。 一、 精选项目,让研究内容更接地气 科学学科重在解释,工程学科重在实践,STEM教育让知与行走向统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教学需要STEM教育作支撑与补充。科学教材中的内容不一定都适合开展STEM教育,教师需选择一些接地气的研究项目。 接地气的研究项目贴近学生生活,接地气的研究内容具有趣味性、操作性、综合性。在科学教学中,笔者精心选择研究项目,让研究内容更接地气。为了获得更多有价值的适合STEM教育的研究项目,笔者从其他课程中寻觅,从生活里寻找,精选学生喜闻乐见的操作性强的工程类问题,对科学

3、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让科学教学符合STEM教育的规律。例如,笔者把搭支架与火山和地震两课的内容进行重组,设计了“抗震大楼”项目,组织学生围绕抗震大楼开展项目化研究。通过抗震大楼的设计、搭建、测试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思中学、在玩中学。该研究项目将科学探究、工程设计、工程建设、技术能力、数学知识等融为一体,让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深受学生喜爱。 二、 精设活动,让教学过程更显逸气 为了彰显科学与工程、技术、数学的融合,同时避免脱节和僵化,使这四门学科浑然一体,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让教学过程更显逸气。 STEM教育的实施过程有别于一般的科学教学,其过程是一个由多个紧密联

4、系的系列活动组合而成的完整体系,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有讨论、设计、操作、展示等探究活动。笔者在科学教学中采用如下教学步骤情境激需确立问题讨论方案设计图纸动手建模展示交流改进完善。该教学模式既体现了探究的完整性,又凸显了学科的融合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以工程思维训练为中心,关注学生科学思维、技术思维、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曹冲称象项目化学习中,笔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丰富的活?哟?联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系列。笔者首先播放了曹冲称象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象重量的探究内需,然后以哑铃代表大象,提出如何测量超出范围的哑铃重量的问题,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提

5、供的材料讨论方案、设计图稿。动手建模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也是教学的重点环节,该环节让学生利用材料,根据设计图纸组装简单的机械。该环节包含了三个活动层次,即搭建装置、测量数据、换算数值。该环节结束后,各小组学生进行展示汇报,在交流中进一步改进完善结论,在分享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三、恬当引导,让每个学生更有灵气 科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STEM教育过程中,在凸显学生探究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知识、思维、动手能力等还处在发展之中,羽翼尚未丰满,需要教师助一臂之力。渗透STEM思想的科学教学如同探险之路,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的引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

6、完成探究任务,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使学生在探究的道路上锐意进取,攀登科学高峰。 为使STEM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科学课堂绽放生命光彩,让每个学生焕发朝气,笔者在课堂中提出恰当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笔者还在适当时机组织教学评价,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勇气,激励学生不断开拓创新。例如,在曹冲称象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笔者充分发挥组织者的角色,使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同时把握好教学进程与节奏,在重点处放慢教学速度,让学生拥有充裕的思考与操作时间。图稿设计、搭建装置是两大教学重点,笔者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反复论证、修改图稿,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明晰图稿的设计要求标注清楚,数据准确,步骤清晰。笔者在学生搭建好装置后,组织学生演示汇报,通过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用评价推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不断改进装置,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特约编辑木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