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联动优化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8852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衢州市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联动优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衢州市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联动优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衢州市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联动优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衢州市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联动优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衢州市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联动优化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衢州市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联动优化研究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衢州市2003-2012年的产业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照衢州市产业结构情况,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衢州市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并提出合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举措。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衢州经济呈现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工业化进程发展较快,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成效。但是与浙江省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衢州还是处于落后的位置,要实现产业升级、增强综合竞争力,核心和关键在于人才。而作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其发展将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2、因此本文通过对衢州市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分析,研究如何合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1 衢州市产业结构状况分析 首先,从衢州市产业结构状况来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衢州一、二、三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三次产业的产值逐年增长。图1 显示了20032012 年间,衢州市三次产业的产值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2003-2012年十年间衢州市的三次产业产值均保持增长趋势,其中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增长明显。尤其在2006 年,第二和第三产业与2003年相比均增长两倍左右,已远远超过了第一产业的产值。(见图1)。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产业产值不断增加的同时,衢州市已经基本形成“二

3、、三、一”的产业结构特征。(具体见图2)。 从图2数据可以看出,自2003 年以来,衢州市第一产业比重日趋下降,到2012 年下降幅度超过了8个百分点,降幅明显。 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基本保持了一个平稳上升的态势,升幅高达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近10中有升有降,2003-2008年间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下降,2009年短暂上升后,2010-2011年间又出现回落。这说明衢州产业结构正向高级化方向演变,这与其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工业立市战略目标相吻合的。在“十二五”期间,衢州市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将把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产业结构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但与省内发达城市

4、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衢州市的三次产业产值构成比重为8.154.137.8,而浙江省为4.850.045.2。衢州市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仍高于浙江平均水平,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则低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如图3 所示。可见,衢州的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以保证衢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次,从衢州市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变化趋势来看。2003-2012年间,衢州市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较高,而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偏低,这反映出衢州市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产业结构现状。图4 反映出20032012年衢州市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的变化情况。 从图4中可以

5、看到, 2003至2012年,衢州市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一直呈下降的趋势,从51.89%降至39.84%,下降了12.05 %。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基本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上涨了4.9%,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了7.15%。由此可以看出,衢州市从业人员结构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就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但与浙江省平均水平相比,衢州市还有较大差距。2012 年浙江省三次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为14.1450.9634.90,衢州市是39.8430.1230.04,如图5 所示。 2 衢州市产业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联分析 高职

6、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紧密,分析衢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程度和产业产值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为衢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有益的思考。本文选取2003-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占总受教育人数的百分比作为衢州高职教育发展程度的表征指标,选取GDP总值、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作为衢州经济发展水平的表征指标。(如表1) 表1:20032012 年衢州三次产业产值增量与高职教育学生占受教育人数比例 (数据来源:根据2004-2013年衢州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利用SPSS软件对衢州市2003-2012年高等职业发展状况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数据作为回归分析。通过对高职教育学生占受教育人数与各产业产

7、值增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高职教育学生占受教育人数与各产业产值的增加之间的相关关系,见下表2: 表2:衢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三次产业产值增量的相关系数 由表2可以看到,高职教育学生占受教育人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75,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高职教育学生占受教育人数与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增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8、0.871 和0.874。由此可见,衢州市高职教育学生占受教育人数与三次产业的产值增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通过对表1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高职教育学生占受教育人数比例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以及三次产业的产值增量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 通过

8、相关系数F 检验和T 检验,上述回归方程成立。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数量会影响衢州市产业的发展和结构的调整。但从上述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各函数中的弹性系数值都比较小,这说明虽然衢州市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日趋合理,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也逐渐具有产业高级化的特点,但衢州市依靠当地高职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因此,衢州市需加大高职教育的投入,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3 结论与建议 3.1 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政策环境 衢州市高职教育规模较小,目前只有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高职院校,每年毕业人数仅为1500人左右。政府未来不仅应要将高职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衢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更要根据

9、衢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以形成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企业、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甚至超前发展的机制,从而为衢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人力资源的基础。 3.2 优化专业设置,服务地方经济 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衢州市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应与衢州的产业结构相适应,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根据衢州“十二五”规划要求,衢州要建四省边际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因而可考虑开设如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此外,衢州是长三角连接海西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产业转移的连接和过度地带。至2010年起

10、,衢州已开始承接了长三角的精密仪器和成套机械设备以及电子、生物工程制药、化工产品等与衢州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产业和产品。同时,衢州也是浙江省主要的建材、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基地,光伏产业基地,更是全国唯一的氟、硅两大产业联动发展的地区,因此,专业设置要依托衢州新能源、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根据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来调整和设立高职专业。而一些与产业发展不相互适应或社会需求脱节的专业,可以进行调整与重建。既要大力发展体现区域特色的专业,又要赋予传统专业新的内涵,同时还要科学地整合已有专业。 3.3 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合作 衢州市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与衢州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找准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对接衢州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为衢州市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为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此外,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等方面,衢州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径,争取与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以推进行业专家、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使其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等方面与衢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以提升服务地方的贡献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