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0092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时期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新时期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新时期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新时期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时期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新时期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 摘 要 高校内部的管理重心由学校向院系转移,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条件,是进一步提高德育质量的客观需求。新时期科学有效的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需要理清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学生工作产生的变化与问题,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前言 高等教育历来在国家的发展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在校生规模的增长带来了就业压力的增加,也使得高校学生群体的成分变得复杂。同时,尊重个性、强调创新的社会价值观念也要求高校的学生

2、工作在做好以往的教育、管理之外,还应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工作。面对这些新形势新问题,高校的学生工作观念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也需要有新的学生工作体系和理念来适应这些变化。 二、新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学生工作体系带来的变化与问题 我国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慢,1999年6月,国家确立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思路,随后几年,全国高校大幅度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上升到2001年的13.3%,2002年末,这个数字已近15%,按照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我国初步达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国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走完了美、

3、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实现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创造了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 但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国”地位的确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带来的不应仅是每年大学招生“量”的变化,更重要的应该还要有“质”的变化,所谓“质”的变化,不仅包括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展、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还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因而,高校学生工作也面临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同时,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高校学生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工作内容发生变化。 我国早些年的精英教育处在计划经济

4、和学生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的环境中,学生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以便顺利完成学业,不存在就业压力的概念。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选择以及学生自身对非专业素质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以整体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大众化教育要求全面培养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的学生工作在教育内容上仍存在着不足和滞后。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环境下,学生面对的是缴费上学和自主择业的社会环境,这也导致了社会和学生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有所提高,学生对在校学习的满意度以及与学校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早年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强调自上而下的行政行为,管理中带有明显的

5、集中性和强制性,要求学生以服从管理者的意愿,学生缺乏自主意识,管理者主观意识上要求被管理的服从性多于自主性,制约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学生工作仅以服务于教学为主,而不是以提高学生的非专业素质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为目标。当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更多地是一种服务与消费的关系,高校应该在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这两个层面上满足学生的要求。 (二)高校学生工作的工作理念发生变化。 精英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工作底线是不出事或不出大事,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强调一种声音,追求一个步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张扬,也凸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各个学生管理部门通过各

6、种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规划,自我设计,教会学生理性选择,为学生的选择和发展提供各种建议和服务。学生工作管理者与学生处于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其方式应该是民主型、服务型的,这是较之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最根本的变化,是改进大学生在校体验的重要途径。 (三)高校学生工作的工作对象发生变化。 从2000年以后,“80后”,“90后”学生陆陆续续地进入大学校园,成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主体,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抗干扰的能力弱;他们青春朝气、个性鲜明,但同时受挫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相对较差。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与“80后”相比,个性更加独立,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都有自己的见

7、解,个性张扬,充满激情。同时具有多元化的人生观,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思考和设计人生,注重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感情淡漠,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面前,缺乏毅力和长远规划,热衷谋求个人私利和个人发展。总体来说,当今这些青年学生的性格既有“青春、活泼、张扬、向上” 等积极成分,也存在“放纵、随意、单纯、偏激”等消极因素。如何正确地引导和管理这些学生,使他们身上这种叛逆的个性更好地与高等教育中的“质疑精神”和“学术追求”契合,是每一位学生工作者面临的极大挑战。 (四)高校学生工作的队伍建设与发展存在问题。 多年来,我国虽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但对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重视程度不够,

8、没有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职业和专业予以重视和建设,在引进辅导员时更多地是注重考察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而忽视其学科专业背景,导致辅导员缺乏专业门槛与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当前没能如专业教师一样,长期稳定地在学生工作这条战线工作,高校辅导员从参加工作开始感受到更多的是分流、转岗的压力和对前途的迷茫,而较难从前辈和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更多的只是把高校辅导员工作作为职业生涯的过渡。辅导员的非职业化一直困扰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培养质量。 (五)高校学生工作的权责管理存在问题。 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应是高校中直接面向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日

9、常管理以及全方位指导与服务的工作,是高校德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高校院系学生工作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院系下属的教务,学工,行政,党办等几个部门职责划分不严格,院系日常工作分配方式不科学,这导致了基层学生工作的任务边界模糊,责任目标和工作范围不清晰。同时,随着院系一级机关人事方面的改革 ,行政人员编制压缩 ,一些面向学生的教学管理、生活服务、安全、卫生保健等事务性工作也直接或间接地由辅导员承担,很多从事学生工作的同志同时承担了大量非学生工作本职的事务,进而导致用于学生工作的时间被占用,甚至有学生工作者长期被置身于琐碎的日常事务工作中难以抽身,其“思想政治导师”、“德育教师”的身份被虚化,

10、德育工作难以保证。 三、构建新时期科学有效的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普遍存在着学工体系机构复杂,运行不畅,学工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保障不力等问题。高校学生工作组织体系上通常采用“金字塔”型多层管理,处于金字塔底层的学生的需求与问题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对学生工作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质,还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个人能力,另一方面,各高校学生工作的专业价值和学术地位普遍未得到足够重视,大量学生工作者对工作缺乏认同,对前途没有信心,导致学工队伍流动性大。 高校内部的管理重心由

11、学校向院系转移,是在重新审视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重新定位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上的必然需要,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德育质量的客观需求。院系基层学生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新时期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四、小结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不断地进行着充实和完善。新时期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坚持“以学生为本”,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贴近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变化,将为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级思想政治辅导员,助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