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课堂教学由“虚境”到“实境”,由“内敛”向“开放”的平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023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美术课堂教学由“虚境”到“实境”,由“内敛”向“开放”的平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美术课堂教学由“虚境”到“实境”,由“内敛”向“开放”的平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美术课堂教学由“虚境”到“实境”,由“内敛”向“开放”的平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美术课堂教学由“虚境”到“实境”,由“内敛”向“开放”的平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美术课堂教学由“虚境”到“实境”,由“内敛”向“开放”的平移.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美术课堂教学由“虚境”到“实境”,由“内敛”向“开放”的平移 学生常被当作温室里的花朵来培养,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剥夺了他们的自主权,其求知欲也日削月减,学习活动走上了被动的轨道。如何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乐趣,并沉浸其中,实现有效的学习呢?这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放到广阔的空间,使其能够自主汲取知识的营养。美术是一门开放的艺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虚兼具,由内敛向开放平移。 一、 由宾到主,学生地位的变更 于美术教学来说,无论是美术创作,还是美术欣赏,其内心都需要一隅自主无拘束的空间,只有拥有这一空间,学生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自身潜在的创作因子,更完美地进行创作欣赏活动。而这一空间的抵达

2、因何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卸下学生身上的枷锁,用自主自由装点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愉悦欢快的课堂空间,进而使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意犹未尽地徜徉在美的知识中。 以叶子片片这节课为例,其教学重点是根据叶子的形色特点,大胆联想实物,采用剪拼贴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灌输式教育方式,将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及课堂空间里尽情联想、想象,动手制作、大胆说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叶子的形色资料,准备各种叶子材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将收集来的资料讲给同学听。小组合作完成叶子的剪裁拼贴创作。为了让学生投入学习,教师还要设置展览活动,让每一个创作者手拿作品到讲

3、台上介绍说明,说明的内容包括材质、灵感来源、构图契机、构图内容含义。学生地位由宾到主让其具有学习动力,意识到求知的价值。 二、 由虚到实,教学媒介的多样 教学要有一个知识向外传输的媒介,如同饮水要有一个盛水的容器。美术教学亦是如此。关于美,它不是仅存在于人的内心思想中的,它还具有实像,并渗入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偏重教材,使学生蒙上发现美的眼睛,缺失了到生活中汲取美的元素的能力。美成了口口相授的东西,而不是可挖掘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教师应该由虚境到实境,拓宽教学的区域,让学生在课本之外、自己眼界之外,发现生活中、学习中、成长中实实在在的美,找到美的寄居点。 我们可以在一座桥、一抹云、一棵树当中

4、找到美的韵味,美就渗透在平凡的自然景物当中,所以当人莅临郊外野地之时,总不禁兴叹“风景如画”。画是虚境,风景才是实境,美是实体演化的虚体,实体的风景美,从该实体剥离开来虚体的画才美。但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教师又多是注重虚体画的讲说,忽略了画的母体。以风景如画这节课为例,教师要摒弃以往就画绘画的方式,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发现美、表现美,将美的实体勾画在画纸上。这是打开学生内心审美枷锁的过程,在不断的自主挖掘中,学生的审美视角开阔起来,为有效进行审美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由外而内,审美重点的位移 有时候,一朵花、一枚落叶,甚至是一丝风都会给我们很多感受,我们在美的高枝上吟诵诗句。正如某位诗人所

5、说,在一朵花中能看到一个世界,在一粒沙中可以瞥见一个天堂。事物的美不仅要靠一副皮囊来支撑,还仰仗其内蕴而更显韵味。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由事物的外在之美向事物的内在之韵过渡,让内敛的美探出头,开放地面向我们,这是审美重点的位移。但我们看到的世界之色彩往往是我们自身反衬出的色彩,我们的内心决定审视事物的角度。审美活动也是如此,我们的内心是内敛的,看到的美也是狭隘的,不宽泛的。反之,我们的内心如果开放,我们眼中美的疆域会无边无际,美的内蕴也是广阔无边的。所以,教师在审美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内心由内敛走向开放,大胆说美、画美,这样观赏的对象才能苞大花开由内敛向开放,从而实现对美由外而内

6、广泛挖掘。 伟大的画作不仅要画形,体现形美,还要画神、画骨,体现内蕴之美。这就决定学生的审美针对点应是内外兼具的。但由于审美能力有限,学生只是门外观花,探不进门里。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外而内,实现审美重点的位移,有效实现审美任务。以山水画为例,山水画的核心是创造意境,意境的创造是对空间的勾勒,也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疏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针对一幅山水画说出自己的审美想法,包括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山水画的笔墨、章法、意境、设色等等,感受画家的精神诉求、人生态度、理想追求。 美是虚实相济,内外结合的,作为教师要看到这一点,并引导学生由虚境过渡到实境,触摸生活当中的美;让学生实现由宾到主地位的提升,并敞开心扉,由内敛走向开放,实现审美重心由表及里的位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