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0559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本文系统介绍了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以及实施策略,为初中数学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的充分运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仍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手段,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知识以及思想交流的主要地点。在这种情况下,要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就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1。改变传统模式上以老师为课堂主体的局面,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动力

2、和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渴望学习,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主体性课堂的概述 主体性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是学习主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占据着课堂主体地位。教学形式也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老师支配着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是由老师决定的,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接受,毫无疑问毫无保留的记在脑子里。主体性教学就是让老师把课堂的掌控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的去学习,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知识的创新型以及拓展性,推进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在课堂这个小社会里,提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主体性

3、课堂交流方式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两大主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是协调好两大主体之间的关系。因此,主体性课堂交流的方式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两部分。 1.教师和学生的交流 在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作用从掌控整个课堂转变为引导辅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角色2。因此,主体性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决定着教学方向和效果。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可以采取老师提问和学生反问两种形式。 首先,老师提问环节是老师在主体性课堂中发挥引导作用的首要方式。老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的互动过程完全是在一种平等交流的基础之上的。老师可以根据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出几个关键性问题供学生讨论、思考,

4、整理后回答。当然,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老师要灵活对待,不能完全以课本知识为主,对于创新性答案要给与鼓励和支持,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是学生质疑和反问。对于老师给予的点评和讲解,学生可以自由提问,也可以提出老师所设问题之外的问题,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且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理论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2.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学生作为主体性课堂的学习主体,要充分发挥“领导”地位,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里所谓的学生自主交流它是有组织有目的的一种交流活动。根据本课堂教学内容的主题,

5、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自主发挥,充分挖掘教学知识的精髓,增加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课堂压抑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轻松高效的学习。 三、主体性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老师引导,提出问题 初中数学是一个拓展性很强的学科,可以以某个知识点为中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为学生提出几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讨论,使课堂知识不知不觉中接受并掌握。例如在平行线性质这个知识点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多种平行关系,比如跑道、矩形边等。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便于同

6、学们理解和接受。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想想生活中其他平行关系,然后讨论这些平行关系有什么共同点,进而平行线的性质。以这种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通过提出问题,明确课堂教学方向,以便教学进一步进行。 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和老师始终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发学习潜力。学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要以老师提出的问题为基本点展开讨论,规定时间后,各小组整理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后,派代表进行讲说,然后其余小组提出问题和意见。这样对于某个单一的问题集思广益,可以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习创新性。 3.老师总结,完成教学内容 经过各小组的讨论和陈述后,老师的工作就是提出对于各个答案的看法,并且解答讨论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对于讨论没有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整个教学过程。 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比较适合于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