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培养职业译者为导向的翻译硕士专业笔译课堂教学改革.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0882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以培养职业译者为导向的翻译硕士专业笔译课堂教学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试论以培养职业译者为导向的翻译硕士专业笔译课堂教学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试论以培养职业译者为导向的翻译硕士专业笔译课堂教学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以培养职业译者为导向的翻译硕士专业笔译课堂教学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以培养职业译者为导向的翻译硕士专业笔译课堂教学改革.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试论以培养职业译者为导向的翻译硕士专业笔译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自2007年MTI专业学位设立以来,围绕其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便层出不穷,而其核心笔译教学更是如此。MTI作为专业学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对传统学术学位培养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适时调整。MTI专业学位的一个显著特点即是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本文基于MTI的培养目标及应用性和实践性,从培养职业译者这一导向为切入点,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如何以培养职业译者为导向来改革和完善当前笔译教学。 一、翻译硕士笔译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国内高素质、高水平的翻译人才出现了严重紧缺。鉴于

2、此,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委员会于2007年设立并批准了15家试办单位,旨在培养能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职业化口笔译人才。随后MTI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不容小觑。同时,国内存在已久的翻译职业发展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曾确立了翻译行业的职业归属感和专业独立性的自信,却并没有成为一种有广泛社会认可度与社会适用性的职业资格评价体系”1。为此,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与职称直接挂钩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和上海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这一系列变化使得翻译人才培养,尤其是翻译教学成为当前一个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制定一个合理的MTI教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下文将从当前笔译教学中三个方面的现状及

3、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以上问题一一作出探讨与解答。 (一)师资力量 高校承担了培养翻译人才的重任,是输送翻译人才的主要基地。纵观当前笔译教学师资力量,传统翻译理论教师依旧占着“大半江山”,应用型师资仍是“冰山一角”。诚然,传统翻译师资力量雄厚,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他们能传授学生渊博的翻译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在MTI学习阶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从长远来看,这确实使学生受益终生、不可忽视。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传统高校翻译专业主要目的是培养翻译研究型人才,为高校输送师资力量。因此,这样的翻译人才培养过于侧重于理论学习,忽视了实践能力培养。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高,翻译实践能力欠缺,难以适应当前市场

4、化条件下对译者的实践能力要求。这就是当前MTI笔译教学在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的弊端之一,即高校翻译教师还是以研究型为主,应用型师资比较匮乏。培养一批应用型教师并建立强有力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二)课程设置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09年公布的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2,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含实习)。其中必修课为20学分,实习为4-6学分。“方案”中规定的必修课程主要为一些基础性课程如翻译概论、基础笔译、基础口译、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等,而选修课程的范围则较广, 收稿日期2014-01-21;修回日期2014-03-27 基金项目国家高等教育研究中

5、心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FITB070335-A15-010);中南大学研培办项目(71333000408) 作者简介李延林(1960-),男,湖南益阳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荣誉博士,湖南省译协副理事长,中国译协专家会员,主要研究方向:MTI口笔译教学与研究,翻译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龙玉莲(1990-),女,湖南衡阳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MTI笔译教学与研究. 各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设置。以中南大学MTI教学为例,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笔译专题、应用翻译研究、翻译学理论专题、翻译实践工作坊、高级英语

6、写作等等,而选修课则有法律翻译,科技笔译,英汉语对比等分支学科。可以看出,这样的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还是响应了MTI实践性的要求,既有理论课,又有实践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仔细研究就能发现,这一安排里面的实践课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所谓的实践课,如笔译专题、翻译工作坊等等,其实还是传统课堂教学,甚至连教学内容都完全一致。操练的依旧是传统的材料,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接触市场翻译材料。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翻译的材料一再重复,缺乏对专业背景及翻译市场的了解,毕业后的学生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这一弊端简而言之即是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实践性不足,有待引入更多与实践挂钩的课程。 (三)教学方法

7、教学方法是教学中重要却极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它在教学中应该扮演着一个微观角色,即看似无关紧要、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纵观目前各高校MTI教学来看,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传统型教学即传统的课堂面授为主,即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后练习的模式进行。只有极少数高校引入了其他教学方法,如案例法、实训法等等。诚然,课堂面授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撼动的位置,它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真正掌握知识;但反之,过于注重理论的学习又会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不足。鉴于MTI专业学位的实践性,教学更应该灵活多样。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授课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翻译能力。这即是当前笔译教学的弊端之三,即传统教学有余

8、、应用型教学不足。 二、当今职业译者的基本要求 翻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职业服务,一般是应客户的要求,并有一定的报酬,目的是让不掌握源语的人了解文本信息内容3。因此译者又称为职业译者。职业译者是指以实用文本为翻译客体(如宣传稿、商业文件、科技读物、新闻、法律、医疗等非文学作品),将翻译活动作为一种谋生手段、适应翻译市场化发展的专业译员。这一概念明显区别于传统译员。翻译的文本对象为应用性材料;翻译目的为时代、经济、社会之需。2009年以前,全日制专业硕士太少,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太理论化且实践过少,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应此要求,教育部从2010年起开始减少学术硕士,增加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而翻译

9、硕士(MTI)早于2007年便应运而生。这一事实说明培养职业翻译为当今时代趋势。 既然“职业译者”有别于传统译者,为时代所趋,那么作为一名职业译者又需要哪些能力呢?Kirfdy对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translator competence)进行了区分,认为译者能力除了语际转换等翻译能力外还包括研究技巧、母语写作能力、创新思维,市场意识等等4。据此,职业译者能力除了双语转换能力之外,还包括掌握相关研究技巧与方法、术语管理与运用、熟练运用电子信息资源、熟悉行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及与客户和团队成员进行沟通的能力。因此,要想将学员培养成职业译员必须加强语言技能的专门化培养,同时还要加强相关的专业训练。

10、在笔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至关重要。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学校教材照搬、师资照旧,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难以培养出所谓的高级应用型人才。MTI教育决不能顶着“实践光环”,却继续走着传统翻译教学的老路子,而应该明确定位为以培养职业译者为导向的专业学位教育。因此,从上文可以得出,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笔译教学的培养目标必定与培养职业译者紧紧联系在一起,以培养职业译者为导向,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将与培养职业译者能力的环节一并纳入课堂教学之中。 三、以培养职业译者为导向的翻译硕士笔译课堂教学改革 (一)改革笔译教学方法 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多依靠一种教学法,即一板一眼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

11、法的一个明显弊端就是扼杀了学生在翻译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综上所述,既然MTI教育旨在培养适应市场化发展的人才,那么培养一名合格的职业译者,MTI教育必然要注重实践性、应用性,诸法并用、有机结合。 首先,传统的过程教学法地位依然不可动摇。“翻译教学以分析翻译能力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为出发点,理解认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行为表现、运用的知识、采取的策略、发挥的创造力、遇到并解决的问题、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确定了过程教学法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5。其次,MTI教育中可以引入其他实践教学法,如翻译作坊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翻译教学等等以充实和丰富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将具体案例引入教学,将课

12、本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投入具体案例之中,成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处理案例中的问题。 (二)变革高校师资力量 高校是培养职业译者的基地,而翻译教师则是翻译教学的主导力量。专业学位教师除了传授翻译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外,专业学位教师还应当具备培养职业译者所具备的应用能力,如职业道德、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等。因此,当前高校的师资力量分配应当有所调整,应由传统教师为主转为传统教师与应用型师资的有机结合。 首先,适当引入应用型师资力量,为师资力量注入新鲜血液。MTI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职业译者。所以MTI教育绝不能与实

13、践脱节。为了缩短课堂教学与翻译市场的差距,MTI教学应该积极引进在实践领域取得较大成果的专业译者,给学生们传授一些实践内容,如翻译的具体运作过程、翻译项目的进行、翻译软件的使用等。其次,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给MTI课堂引入实践内容。学校应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来联合培养翻译硕士6。例如,鼓励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参与实际项目的翻译,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与市场适应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高校资源,建设翻译机构、翻译中心,提供翻译经费和翻译设施,为翻译硕士提供翻译实践平台。如中南大学为学生建立了数个翻译基地,如湖南省贸促会、湖南省博物馆,湖南会展中心、湖南卫视等等。实践证明,高

14、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能显著提高翻译硕士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调整笔译课程设置 如上文所述,经国务院学位办规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方案”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大同小异,主要针对的是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和翻译专业知识。而选修课程的设置范围则较灵活,各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开设真正能够让学生学到实用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课程。所以MTI课程中的选修课大有“文章”可做。如何发挥MTI的专业优势关键在于选修课的设置。 在选修课中,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之外,最主要是考虑MTI课程的实践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设置一些有益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如聘请翻译公司人员开设相关课

15、程,让学生提前熟悉翻译流程。再如引进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熟悉翻译软件如Trados、术语库、各种翻译工具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入具体项目操作课程,虚拟项目环境,学生分组担任项目翻译中的审稿、校对等职务。最后,还可以设置一些实践课,如参观口笔译翻译公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大型涉外会议观摩等,从不同角度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设置,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又突出实践性,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市场发展的职业译员。 四、结语 基于MTI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笔译教学应摆脱传统课程设置的桎梏,以培养职业译者为导向,将实践环节纳入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市场需要,才能真正满足当今时代对于翻译人才的高要求。但是,如何改善和变革笔译课堂教学任重而道远,有待于译界同仁及相关部门做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