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1751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1.树立预习意识,培养预习习惯 什么是预习?预习就是预先学习之意,是学生在上课前预先所做的准备。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的重要性似乎每位教师都明白,尤其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前如果不做好预习,直接影响上课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这种认识大都停留在教师的意识上,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还是只停留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单上,不爱阅读、不善思考、不求甚解。基本上就把课文读一、二遍,就算预习了,对有思考价值的、需要动脑思索探究的问题,则搁置起来,等上课老师分析讲解。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引导不当,

2、对学生课前预习消极对待,对学生的预习多数只是布置任务,在课堂上缺乏检查指导,对学生预习质量不够重视,督促落实的方法也不到位;三是加上家长不够重视,尤其在农村,这样的现象就更明显;还有就是部分学生力不从心,便把这有一定弹性的课前预习作业,当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不重要的作业。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老师只好被动迁就,或者干脆布置一些简单的预习任务,久而久之,预习便流于形式了。 因此,不仅有必要树立学生预习意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俗话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要培养预习习惯,平时教师就要进行必要的引导。语文教学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从简单的要求开始,在课堂上引导预习。从低年

3、级升到中年级时,教师就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进入中年级后,此时如果学生还不懂得怎样课前预习,没有预习习惯,这样就很难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直观、具体地告诉学生预习要求,并坚持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和评价,逐步树立起学生的预习意识,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从而养成预习的习惯。 2.进行有效指导,掌握预习方法 叶老曾对预习做过这样的论述预习的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三类,应取什么方法,认定哪一些着眼点,教师当测知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点,只是实际下手得让他们自己动天君。因为他们将来读书必须自己动天君。由此可见,预习可不是

4、一般意义上的读书、浏览,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对预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读。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文章读通顺、流利,做到读音正确,不添字、漏字,不换字,不读破句,停顿得当,正确把握语调语速。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大声读、小声读、默读等。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初步了解和感知,就为下一步课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2 查。查阅工具书或查阅资料。首先是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除字词的障碍,要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遇到不认识的字、多音字、多义字、难理解的词等要及时查字典

5、,并进行必要的标注。其次是查阅资料。对课文学习有关的重要信息,要利用书籍、电脑网络等途径进行查阅、记录,如、课文背景等必要的补充资料。 2.3 记。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都有不同要求的识字任务,要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字形,选择运用不同方法识记字形,如用形声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方法、利用熟悉的识记、编顺品溜等方法。 2.4 画。圈画批注,留下读书的符号。预习课文时标上自然段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新词,画出重点句子,如生动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子,有疑问之处等,还可以对自己有所感触的语句、片断,批注自己的感受。 2.5 思。我们都知道学而不思则罔,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首先从质疑入手,一篇文

6、章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然后再在读书的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思考解决提出的质疑;在此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质疑,最后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留待课堂中在小组学习、交流反馈学习中提出来;还有思考老师布置的学习问题。 以上仅举几种预习中常常用到的方法,常言道教无定法,学当然也无定法,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的学段、同一学段学习能力程度不同的学生及不同类型的课文,有所侧重,有所不同,有所变化。 (1)第一学段,根据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及课程的要求,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预习,指导的重点主要是对于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

7、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对于这一学段的预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指导他们读正确字音,读通句子(读)。数一数自然段,找一找生字(画),认一认,记一记字形(记),查一查不认识的字(查),想一想课文中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思)。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读、画、记、思,初步学习拼音、字词,感知课文内容,想一想有什么问题不懂。低年级预习指导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自学的方法,培养预习的意识和兴趣。 (2)第二学段,对于这一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等有了更多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3-4年级)要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

8、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等。这一学段的预习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运用巧妙的方法识字生字(记),画出重点词句,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针对课题及课文内容提出质疑(思),搜集课文学习的有关资料(查)。 (3)第三学段,这一学段的预习方法与第二学段相近,但是在预习要求上更高一个层次。另外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预习基本方法,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己或者学习小组合作设计预习方法、设计预习的表格等。 3.重视检查评价,提高预习效果 预习与其它作业一样,需要进行检查并予以一定的评价。评价既是督促学

9、生今后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又是鼓励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快乐,激发预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预习的自觉性。在课堂中,检查和评价预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了解学生自主先学情况。通过在小组内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对于简单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即可。对于解决不了的及普遍性的问题,放在交流反馈时,教师引导重点解决,使教师的后教有了针对性,教学才能更好地把握住重、难点。 预习的检查和评价还要注意方式方法,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检查主要在小组中进行,小组长在上课伊始组织本组同学,依据预习要求进行检查和评价主要方法是积分评价,对于简单的预习任务可一对一互查,如读读课文,自学生字,理

10、解词语等基础性预习任务,各小组内成员可一对一相互检查。基础性的要求完成了,小组长既可给予加分的评价。而完成不好,完成不认真可适当扣分。对于难度大的预习任务,就在小组内一起交流,小组长要根据交流情况,主要是进行奖励性的加分评价。如对于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创意的学习方法等的完成情况,不扣分,主要是进行加分。这样督促了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又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预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经验和背景前提学习,才能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预习收获通过检查交流,学生的感悟就会更充分,更深刻,预习效果当然就提高了,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总之,检查评价要贯彻督促和鼓励的原则,尽量多鼓励,少批评,着眼于提高预习效果,调动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有效的预习,就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运用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更好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