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1787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三种手段,一、结合文本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二、结合文本环境,创设生活情境。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感情境。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要想在语文课堂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上好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改变语文教学多年来尴尬的处境,关键是要看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情感人,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也是教师语文能力运用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2、程,强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与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抽象的知识不仅难以学习,而且难以运用;而不太抽象的情境性的知识则要容易学得多,并且更易于为相关知识提供支架,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结合文本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相机诱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生来到学校里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创设问题情境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通过教师设立一系列有难度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

3、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营造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气氛。绝大多数学生有时对于一些新知识的获取往往需要教师恰当地加以点拨才能实现,“一启就发”,学生并不感到怎样吃力和被动;而有的时候,即便是较简单、较容易理解的知识,学生接受起来仍感到很费劲。缺少师生互动和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没能被很好地牵动,学生的积极性未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所谓“跳一跳,摸得着”,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释疑的强烈愿望,并且善于在特定的情境中,用自己的头脑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既情绪激昂,又头脑冷静,最终获取新知识。而浅、碎、平是“提问”的通病,许多提问形不

4、成问题情境,形不成认知矛盾,形不成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问”贵在相机诱导。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赏析春的语言时,用画面展示不同的用语的效果,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还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设置问题情境,媒体具有强大的宣传攻势,作为学生,对媒体的宣传很大程度上,盲从的较多,缺乏主见。在古装戏中似乎“无名”、“残剑”才堪称“英雄”。在经济大潮涌动的新时代,这样的“英雄”显然会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误导。在上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结合罗曼罗兰的“名人观”、“英雄观”设置问题:“如果你有机会拍一部以英雄为题的电影,你会选择谁为你的主人公,你会讲一个什么样的

5、故事,你会如何诠释英雄二字?”,学生反响强烈,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内容得到深化。 2.结合文本环境,创设生活情境。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文本与学生生活相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地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鲁迅的小说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它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令人自失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然而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对小说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感知认同程度也各不相同。在课堂上,我让同学们

6、打开记忆的闸门,由自己的童年的趣事说起,接下来跟学生说起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这样学生说得有劲,听得有味,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 3.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感情境。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处于非常亢奋的学习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

7、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乐(最好是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欣赏、聆听。 再比如多媒体对李清照的如梦令的解读: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首先映入眼帘,明丽、轻悦的古筝声作为背景,一古典女子轻摇小舟,从荷花池中缓缓驶出,一飞鸟从荷花丛中腾空而起整个过程让人如痴如醉,仿佛自己被带入宋朝,带入诗人“沉醉不知归路”的那个傍晚。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思维。”在这里,诗歌的意境美通过具体可感的画面、声音得以充分的表现。 总之,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把新课标落到实处。教师要让学生在情境中动手去探求真知,去解决问题,使之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春天就会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