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187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笔者在此指出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并非反对使用多媒体,更不是泼冷水,也许在处于摸索阶段的多媒体教学出现一些误区,纯属正常现象。但若能在探索中少一些曲折,使之健康地发展,那么,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将会出现一个更加生动活泼的崭新局面。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进课堂已成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共识,不断研究、探索、运用、整合多种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毋庸置疑,多媒体的运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传统的认知模式,拓展了学生搜集、处理、内化信息的空间,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掘了学生的

2、创造潜能等等。然而,笔者认为,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不少误区待矫正。 误区之一:盲目追求视听效果多媒体教学以全新的视听方式进入课堂,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官刺激。恰如其分的在课堂中播放经典名曲、电影电视中的精彩片断,对于创设情景、感染学生情绪、启迪学生思维确实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奇特效果。比如在斑羚飞渡中播放泰坦尼克号中主人公遇难的混乱场面,学生能迅速的进人意境.在乡愁(余光中)中播放二泉映月也能使学生对作者的离愁别绪感同身受。然而,部分教师并非是根据授课内容来选择多媒体,而是一味地求新求奇,造成多媒体与教学环节脱节。 比如一位教师在讲紫藤萝瀑布时两度播放歌曲真心英雄。俨然上成了音乐课!此

3、歌曲与课本主题“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又有何内在联系呢?还有一位教师在讲济南的冬天时为了给学生以直观感受,颇费心机,从网上下载了白雪皑皑的雪景,制成课,,试问:这怎么与文中“薄雪覆盖下的山”相符合呢?更何谈济南“温晴”的气候特点了。 误区之二:教师受多媒体的束缚过多多媒体终归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应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来选择。然而我们不少教师制作课件时已经圈定了教学流程,牵着学生的鼻子向预设的“轨道上引,受制于物,画虎类犬,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应有的效果,影响教学。更有甚者,单纯追求标新立异,花里胡哨,陷入“为用多媒体而用”的尴

4、尬境地。比如,一位教师在讲听潮一课时,先播放大海潮涨潮落,汹涌澎湃的画面,然后播放音乐大海呀,大海,提示学生随着乐曲展开联想,最后使用投影仪展示板书,电教手段可谓丰富,学生热情也极高,课堂气氛也热闹,然而透过热闹的场面,我们深感这位教师备课时未能突出重点。因为听潮这篇课文主要特点是“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是难得的朗读材料,学好这篇课文,关键在朗读,要在反复吟读的基础上领略大海的美。 又如一位教师在上春一文时,多媒体朗读声音突然中断,画面消失.这位教师却停下来操作多媒体,既耽误了时间,又影响了学生的兴致。倘若此时,这位教师接着范读课文或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也不失为一种“教学机智”。 误区之

5、三: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淡化”多媒体进人课堂,对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是一种“解放”,然而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位“操作多媒体的人”,更主要的是教师应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感悟,通过师生的“合作”来完成教学目标,如果教师撒手不管,学生的学习行为势必“信马由缰”,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证。 在学校举办的多媒体展示课中,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值得注意:一是黑板上没有了板书。板书被教师及早地设计到了课件上,省略了板书的形成过程。这不利于学生比较清晰地、完整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二是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教师只是按照课件时而让学生讨论、时而让学生思考、时而让学生感悟、时而

6、让学生联想、时而让学生欣赏、时而让学生说话,看起来是在培养语文能力,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行为显得匆忙而被动,倘若教师加以有机有序的点拨、诱导、启发,效果会大不一样。三是大量的课件范读,削弱了教师及学生朗读的示范性,也减少了学生自读的机会,使学生对文本关注不够。 误区之四: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过重笔者曾作过一个统计,在使用多媒体的课堂中,一节课中教师运用各种多媒体形式的时间均不少于20分钟,时而放录音,时而开计算机,时而放VCD,时而用实物展台,可谓“轮流上阵,五花八门”。僵化、频繁地使用多媒体的有害性在于:一是过多地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操作多媒体上。根据中学生“敏感好奇”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实践可知,当教师提出问题或按照目标让他们思考时,他们的注意力却在关注教师操作多媒体上,影响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二是减少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多媒体的运用,时而让学生看、时而让学生听,学生目不暇接,无形中缩小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课件上的画面及图景若过多过滥,或质量低劣,极易给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想像能力。四是造成电教资源的浪费。有的教师不是从教学具体需要出发,而是赶时髦,讲形式,没有让电教多媒体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如有的教师在让学生齐读课文时,让大屏幕展示出一个又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