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习课的教学方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3518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实习课的教学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实习课的教学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实习课的教学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实习课的教学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实习课的教学方法.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实习课的教学方法 本文通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习课的开设,为了在学生掌握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目的是达到理实一体的良好教学效果。要想上好一节实习课,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课前需要做多方面的准备和设计,课中认真授课、发现和寻找授课中的问题,课后总结归纳,为今后的教学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 1 理论铺垫 任何技能的掌握都不是一个单独的过程,它与基础课、专业课及相关工艺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学生练习掌握技能的基础。技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与其他的心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感情、意识)关系密切,彼此相互发生作用。我们不能简单地就技能训练来抓技能训练,抓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

2、注意学生文化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工艺知识全面发展,用理论来指导实际操作练习。如锉削时锉刀的选择、锯削时锯条的选择、錾削时錾子及錾子角度的选择、铰孔、攻丝时钻头的选择等,这些操作都需要掌握理论后才能去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2 示范讲解、演示,学生模仿 在学生掌握相关工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注意采用多种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训练方法。如录像教学,实际操作练习前可先观看钳工生产实习教学录像,让学生对钳工生产实习有一个感观认识和了解;如示范教学,学生实际操作前教师应先进行演示示范操作,再对操作动作分解示范讲解,然后进行整套动作技术要领示范讲解,重点环节分步演示反复讲解,使每个学生都掌握该项操作的正确训练方

3、法。 在学生视觉感官都很清晰的时候,教师首先应提出训练的目的、操作的技术要领、容易出现的问题,注意事项等,以引起学生的重视。然后再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认真模仿老师的示范动作和严格按技术要求在放松状态下进行。可采用帮对子练习,互帮互学。如锉削练习时,相邻或相对两个同学结成对子,一个同学练习时,另一个同学在旁边仔细观看,看他的整个动作是否连贯、协调、机械、僵硬,看锉削次数每分钟是否控制在40次/分,看他的锉刀推锉时是否平直等。也可以采用全班同学观摩式练习法,即按实习工位,如果一侧两人就两人一组,一侧三人就三人一组,一组同学进行1分钟锉削练习,其余同学和老师进行观摩,由教师提出观摩点,如握锉、站位、运

4、锉、锉削次数、协调性等,一组同学1分钟练习结束后,先由每个观摩同学发言,再有老师总结讲评,总结出每个同学掌握情况,演示讲解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这样就使每个同学的练习动作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相互分享学习成果,使练得好的同学有一种成就感。在老师和同学的总结当中,每一个同学都必须发言,使有差距的同学明白自己存在问题的原因,改正后就会得到较大的提高。老师和同学之间采用互动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技能。这种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应用,得到了同学的认可,效果良好。 3 巡回指导、个别指导、集中指导、总结指导 以上四步部是生产实习课教学的关键重要环节,运用实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学

5、的好坏,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在实施巡回指导、个别指导、集中指导这三个环节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到五勤。即脚勤、眼勤、脑勤、嘴勤、手勤。“巡回指导”就是指实训指导老师应不间断的在实训教室里巡视,要做到脚勤,教室里每个同学的工位都要转到,不能漏掉个别同学;“个别指导”就是对个别存在训练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要做到眼勤、嘴勤、手勤,巡视过程当中眼睛要关注到每一个同学练习情况,发现个别同学存在问题,一定要及时指出其所存在的问题,不能让“问题”过夜,因为不正确的操作,一旦养成习惯,就和我们的某些坏习惯一样,改正起来就非常困难了!所以,应当及时分析出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让学生看清楚错误所在,演示产生原

6、因,讲清改正方法,一边示范,一边叙述操作要领,一边让学生模仿,一边手把手的纠正,必须做到和气、耐心、细致,直到学生掌握为止;“集中指导”是指某一项操作多数同学存在问题,没有掌握时,说明老师没有把问题讲清楚,应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对这部分同学进行集中讲解。要做到眼勤、脑勤、嘴勤、手勤。眼勤就是要观察细致,如果发现班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现相同错误,那就应该动脑想一想在哪一个教学环节上出了问题,总结后及时给全班同学做集中指导。嘴勤就是发现问题要及时的给学生指出来,错误的操作一旦要养成是很难纠正的。手勤就是多检测学生的工件,多示范、多演示、多做记录,根据记录进行前后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后解决提高。“总结

7、指导”是指实习课题完成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肯定成绩、指出问题、进行讲评、检验教学效果。利用表格的形式,老师对每个学生练习的每个课题当中的每一项精度做好翔实的实测记录,并做出统计。有三个用途,一是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单个课题每个同学和全班同学对单项技术的掌握情况;二是进行前后课题加工结果比较,可看出操作技术有没有提高或退步;三是实习全部结束时,对全部课题进行统计,通过具体数字让学生知道不足,让老师知道哪个教学环节的不足,在后面的教学过程当中努力改进提高。在训练当中,要经常采用检测、讲评、比赛等方式,对训练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并及时给予评定,使学生了解自己训练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好的及时

8、提出表扬,使正确动作得以巩固;错误动作及时得到纠正。还要让每个同学对训练课题进行认真总结,使之提高。 4 训练的设计及技能形成 技能形成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长期的反复练习,但这种练习决不应当是一种简单的机械重复,而应当是在科学训练规律指导下的最优练习法,教师应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控制。 4.1 要做到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 技能训练进程安排的依据是掌握技能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应先将其分解为简单动作,逐步掌握后,再过渡到完整的技能。如锉削练习训练当中,应先教锉削姿势(工件装夹、站位、握锉、运锉、用力、协调性),再教基本锉法顺向锉、交叉锉、推锉由单一平面锉法

9、及精度的测量保证到组合平面锉法及精度的测量保证再到曲面锉法及精度的测量保证最后是综合课题加工及精度的测量保证,就体现出这个过程。 4.2 训练时提出具体要求 训练初期是一个熟悉的过程,为保证练习的准确性,速度可适当慢些。在训练中后期,速度可适当加快,逐步过渡到正常速度。同时,在训练的初期,坚持按科学的方法进行严格的训练,不允许为了方便省事或偷懒而采用不正确的训练方法,使学生的操作姿势、动作不正确。因为错误姿势及动作一旦形成,纠正起来就非常困难了。 4.3 正确安排训练时间 技能的形成和保持需要有足够的训练次数和时间。在安排训练时间与次数时,既要考虑有利于技能的巩固,又要考虑避免练习疲劳而引起的厌倦情绪,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还要根据不同专业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区别对待,合理地安排训练的间隔时间及每次的训练时间的长短。 除此之外,为提高训练的效果,教师还要不断地在教学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其智力水平,培养其热爱职业的情感、战胜困难的意志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只有这些方面都得到加强,共同发挥作用,技能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