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4091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文化的历史,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文化的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数学文化”一词的出现,数学文化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做了三点阐述. 数学是文化,数学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文化的历史.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为此,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发展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

2、优美.”但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数学文化仅是一读了之或者避而不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倾向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缺少文化积淀和精神素养的温润,学生对极其单调乏味的数学教学感到厌倦,不愿走向数学,不敢亲近数学,更谈不上发现数学、创造数学. 随着近年来数学文化一词的频繁使用,数学文化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不仅说明数学文化有生命力,而且印证了许多人为着某种需要从文化的角度来关注数学,更愿意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所以,数学不单纯是一种处理实际问题的工具,数学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而数学文化的价值也不仅蕴含在数学的细胞之中,它能够超越数学教育的范畴,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

3、发挥作用,对于我们的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技能的训练,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谈三点粗浅的想法. 一、借助数学史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史不仅有知识的结论,更记录了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学习数学史,才能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乃至欣赏,从而领悟问题的本质,逐渐模仿数学家的心智活动方式去体会教材,处理教材,解决数学问题时才不会照本宣科,而是分析一个个有用的念头,导出思路,从而改革我们的数学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努力还原、再现数学文化发明、发现的

4、过程,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数学知识、方法的源泉,从而感受和发挥它的文化功能. 在现行教材中,数学史的编排主要栏目是“你知道吗”,许多教师把这一教学内容当作“多余”环节因为缺少它并不会影响整节课的完整性,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视其为课堂的点缀,可有可无,甚至少数教师会将某些“不重要”的内容跳过去.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改进数学教学的角度去阅读和研究数学发展的历史,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努力从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角度去挖掘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从数学文化的视角进行筛选、重组和创新,融入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量的练习,围绕“你知道吗”内容设计一些课后实践作业

5、,如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如,学习“年、月、日”之后,让学生在阅读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79页“你知道吗”之后,查阅相关数学史资料,拿到“复习和整理”一课时再做交流.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介绍“周三径一”的相关史料,强化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再如,在教学“圆的认知”中设计数学文化?一教学环节;讲述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引导学生理解“一中”指圆心,同长又指什么,进而萌发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让文化成为数学课程的一种自然本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

6、其实,大多数的课堂教学设计中都可以加入数学文化元素,将生动、丰富的事例,如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融入课堂知识教学中,把数学教育看成是数学文化教育,注重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恰当地把握数学文化素材,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例如,在学习了“等量代换”之后,引入“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等量代换思想来解释,就是把石块作为中间量,只要称出大象体重相等的石块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体重了,将学生熟悉、喜欢的故事用新学的等量代换思想来解释,学生既感兴趣,更进一步深化对等量代换思想的认识.又如,在教学减法的计算中,借助“斗鸡山上山鸡斗”“心清可

7、品茶、茶品可清心”的回文诗,引入减法回文等式,先向学生介绍在数学中,顺读倒读都成立的等式,叫作回文等式.根据年级不同出示不同的例子,像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例子为53-26=62-35(=27),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例子为826-529=925-628(=297),然后让学生在作业中也找一个减法回文等式,这样就避开了数字的枯燥无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再如,在教学“线段、直线、射线”时,在课堂教学小结中,用“有始有终,无始无终、有始无终”来描述线段、直线、射线,使这几个几何图形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渗透数学文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多媒体走进普通教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借助计算机的可视化手段,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画面,再现数学的历史,展现数学的发展,渗透数学文化.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可以用课件展示古今中外有关建筑物的图片,重点选取由各种角组成的美丽图案,让学生体会角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也能给人类带来奇妙和美丽.又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可以结合课件讲述笛卡尔受蜘蛛网原型启发发明数对的故事,从而感受数学的魅力,渗透数学文化.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数学和文化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数学文化陶冶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文化和数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断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