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暴力发生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德育教育多元化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4647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校园暴力发生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德育教育多元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预防校园暴力发生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德育教育多元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预防校园暴力发生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德育教育多元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防校园暴力发生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德育教育多元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校园暴力发生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德育教育多元化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预防校园暴力发生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德育教育多元化研究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学生生源素质相对较差,但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并没有明显不同,由此产生了相对较高的校园暴力事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章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多元化的研究对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德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注:2012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2015B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在德育教育上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但依然存在校园暴力,究其发生原因如: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网络因素等,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和经济转轨过程中,大众思想多样性和复杂性

2、相关。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个性多样的社会群体,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一、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脱离学生实际,空洞说教长期以来,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可否认地存在着“高、大、空”的形式主义现象,讲“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学生行为规范”都采用“灌输式”,空洞说教,学生不以为然,无动于衷,成效不大。关键就在于我们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2.历史与现实的脱节“百闻不如一见”说的是亲身体验对于认知的重要性。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对青少年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的活教材

3、。然而学生主要从书刊和影视作品中了解和认识历史,他们没有亲身的经历和体会,看的时候可能满腔正气,但一回到现实中,对许多现象又不能理解和接受。3.学校和家庭德育教育的缺陷人们对教育目标认识已发生改变,德育教育也在围绕新的目标进行一系列改革。但德育工作常常是喊得响亮,难以落实。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除在成绩上给孩子施加压力外,他们常常把自己工作上、生活上的不顺心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对孩子造成消极影响。如“老实人吃亏”、“好人没好报”等。4.社会舆论的误导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舆论的误导,往往是他们产生品德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如:职场的现实与残酷,选拔人才中

4、的走过场,任人唯亲,只重关系,重金钱,而不重实际,会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一种悲观心理,难以成才。大量书籍和影视作品中充斥的色情、暴力镜头,对于正处于生理发育成熟,心理发育走向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诱导他们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目前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探寻一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培养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和历史意义。二、德育教育多元化的研究对策1.加强实证、行动探究,提升德育新问题策略有效性探究从现有的高职德育探究成果看,结合高职德育新问题描述的探究较多,有实际意义的实证探究过少。

5、探究者大多是一般的理论阐述,缺乏问卷形式和实地调查分析。这种探究视角决定了探究方法往往是抽象的,更多的是经验层面上的理论描述;应然层面的多,实然层面的少,未能深化把握高职学生的思想、心理特征。高职学生大部分是80后、90后学生,他们在思想、心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呈现明显的时期特征。同时,相对于普通本科学生,高职学生在思想、心理如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学习、恋爱、性心理等方面也有不同的表现,由此引起高职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显著差异。这些都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查、实验等,以深化了解高职学生的群体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升德育新问题策略的有效性探究,不断创新德育工作。2.紧密联系社会发展,拓展德育内容在

6、拓展德育内容方面,很多学者认为要以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为基础,以集体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艰苦创业精神教育为核心,以培养一代“四有”新人为基本内容。站在现代社会发展的高度,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角度,除了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教育、心理教育外,还应在环境道德教育如消费观念,经济伦理教育如诚信修养,信息道德教育如网络道德,现代人的(道德)心理素质教育如竞争观念等方面过度拓展或浸透。同时,要坚持开放的德育观念,联系社会发展现实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引导学生准确认识社会发展的主流,增强对社会发展进步的认同感。在学生的真实生活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顺应社会环境的思想道

7、德能力,要从生命德育观念出发,关注个体生命: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性。可以在伦理、心理、生理三者有机统一的角度拓展德育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3.争取多学科支持,拓宽德育创新视角现代德育学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多学科的支持探究,从不同视角深化对德育的认识。高职学生思想行为的复杂性,也要求从多学科视角寻求策略。目前的德育创新探究视角仍旧过于单一,探究人员主要局限于德育教学和德育管理人员,这些情况限制了德育创新的视角,使得德育创新的思路过于狭隘。当代德育理论探究的一个明显趋向是从多学科整合的视角进行探究。同样,高职德育理论创新探究需要借助哲学、思想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文化学、生理学等不同学科合作探究,并结合实践寻求德育创新的突破口。争取多学科支持,才能拓宽德育创新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