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5176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他们思维的起点,没有任何问题的思维是肤浅、被动的思维,学生学习没有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对于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生来说,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显得更加重要和意义非凡。 一、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1.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情况。为了详细、准确地了解高中生的问题意识,笔者在厦门某中学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年级均分发200张调查问卷,其中,高中一年级收回196张,二年级收回186张,三年级收回189张。随后,笔者对收回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大约只有22%的高中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做到不懂就问,偶尔问

2、问的学生占到了36%,而很少问甚至从来不问的学生则占到了42%,从这项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薄弱。 而在主动思考这方面,其中的比例和学生提问的情况相差不多,只有17%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认真思考,并对所学内容大胆质疑;有31%的学生会偶尔质疑一下,很少质疑甚至从来不质疑的学生占到了52%,从两种数据对比看来,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且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不足。 2.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针对这个问题,调查问卷中也设置了这一内容,学生很少提问的原因主要包括:不愿意问或者不会问,这一比例大约占到了50%;其次是觉得没必要问,这些学生的比例占到了大约30%;此外,还有部分学生是因

3、为不敢问,比例占到了15%。 而问卷中涉及到的“你觉得向老师提问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对此,学生反馈的情况如下:怕老师批评,约占45%;怕同学嘲笑,比例约占30%;只有25%的学生表示无障碍。对于如果遇到自己的见解和老师或者同学的有冲突这一情况,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接受他人的意见,还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沉默,敢于勇敢地说出自己观点的学生只占了不到30%。 总之,高中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整体上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这说明想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建议 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有这样一句话:“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

4、问题对于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想办法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使之亲身经历一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数学,继而发展自己的数学创新能力。 1.为学生的提问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根据调查原因可以发现,多数学生不问问题并不是真的没有问题,而是因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惧,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心里的这种恐惧和心理压力,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在这期间,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很关键的,比如,有的学生问的问题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也可能不合理,对

5、此,教师要给予有效引导,要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耐心,从而让学生逐渐敢问、会问。 此外,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讲一些小故事来让他们放松。例如,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复数”这一节时,因为很多学生乍一接触虚数单位i,都感到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对学生说:“我有一个儿子,他从小就把我当作心中最伟大的人,无论他取得什么样的收获,总爱说是在我的影响下取得的。有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问他你父亲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厉害吗?他说是的,因为爱(i)和父爱(-i)的力量是伟大而神奇的!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这个爱(i)和父爱(-i)。”老师边说边用手指着黑板上的i和-i,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学

6、生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为学生制造一些提问的环境。数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积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设置一些问题悬念,引导学生发问,让他们产生一种确实有问题要问的感觉。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有想问问题的欲望,就说明教师的“计谋”成功了。 比如,在教学“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时,教师可以这样说:“大家都知道,如果平面内一动点P到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等于1,那么点P的轨迹就是抛物线。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个比是一个不等于1的常数,那么P的轨迹是什么?”由此就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并探究出这个问题有两种情况:大于1或者小于1,这时,学生就会有疑问:这两种情况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

7、一致,那么自己得出的结果是什么呢?此时,教师再一步步对学生循循善诱,让他们自己探索问题的答案,从而创设出高效的课堂。 3.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一般都是“师尊生卑”,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总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师生之间的距离过大,不但产生不了美感,还会衍生出很多莫名的生疏感,让一些“心智不坚定”的学生即使有问题也碍于种种原因放在心里,不敢说出来,结果使问题越积越多,甚至耽误学习的进度。因此,教师不妨在课下多和学生聊聊天,拉近师生距离,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让彼此的距离感缩减或者消失,让学生可以像和朋友说话一样,轻松、愉快地向老师提问。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学生的“合作者”,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齐头并进的过程,新型的教学模式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领路人的模式。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从“沉默寡言”的状态中走出来,遇到问题敢于发问,对于不理解的地方敢于质疑,做一个真正“活泼开朗、爱说话”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