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5321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摘 要】力学解题中强化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培养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必要条件。在力学解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明确研究对象,运用规律,选择解题方法,及时归纳总结,这样任何力学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力学是中学物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认为解答力学题有一定的思维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力学解题贯穿整个过程,熟悉并掌握力学解题对提高解题能力至关重要。要把学生的解题过程看作是“获取信息、思维启动、思维逻辑、思维深化”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解题上,抓住“明确对象、弄清概念、运用规律、设疑点拨”四个方面。 一、认真审题,明确研究对象 力学习题有的给出

2、了一个物体,有的给出了两个或多个相关联的物体;从物理过程看,有的给出了部分,有的给出了全部。认真审题就是要实现几个转换: 1. 由个别向一般转换。所有的力学解题开始应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代入运算时统一用力学的国际单位制(SI制),解题结束应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2. 研究对象的实体向物理图景转换。宏观物体(大到天体),有做匀速运动的,也有做变速运动的;有个体,也有相关联的群体。要对题目给定的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思维,形成一定条件下清晰的物理图景。有趣的物理图景能够促进学生的注意转移,情感与图景贴近,达到情景结合,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启动。 3. 物理过程向物体的状态转化。在力学范畴内物体的

3、运动状态有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转动)和非平衡状态,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由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决定。 4. 已知条件向解题目标转换。力学解题目标一般包括:画出研究对象的示意图,在图上进行受力分析(不能遗漏所受到的每一个力,也不能凭空增加力),物体在各个时刻的状态、位置、运用的物理规律、公式、要求的物理量等。 5. 文字叙述向示意图形转换。在根据题意画出的图上标明受力情况(按重力、弹力、摩擦力顺序思考);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状态,也用符号标出。学生通过画图对物理图景有了直观了解,触景生情,增强了解题的信心。 二、弄清概念,培养发散思维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有严格的科学

4、界定。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思维混乱,解题注意分配不合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强化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1. 增强物理概念的物质意识。每引入一个力学概念,应充分利用实验或学生生活积累的已有经验,把物理概念建立在充实的物质基础上。 2. 强化物理概念的界定意识。速度与加速度二者仅一字之差,都是力学中的重要物理量。一些认知策略较差的学生把速度与加速度归结在一个“光环”上,认为速度为零,加速度必为零。在这里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与运动状态变化快慢是速度与加速度的界定。速度和速率、功和功率、动能和动量、重量和质量等也是一字之差,它们的物理意义却不相同。功和能的单位相同,前者是过程

5、量,后者是状态量,它们也有严格的界定。 3. 培养创造思维意识。力学解题时“双向思维”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了发散思维的条件。 三、物理力学问题解题一般步骤 总体来说,在解答力学题时的常规步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1. 根据题意画出研究对象的示意图。在图上进行受力分析(不能遗漏所受到的每一个力,也不能凭空增加力,特别是这个物体对另外的物体的力);2. 在根据题意义画出的图上标明受力情况(按重力、弹力、摩擦力顺序思考)和运动过程。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状态,也用符号标出;3. 由受力情况和运动的关系联系符合的物理规律、公式。(主要从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律三个方向)找出要求的物理量和所给的已

6、知量的关系等。列出相应的方程和解方程;4. 对得出的结果加以分析看是否符合规律。这样学生通过画图对物理图景有了直观了解,相应的关系也就能很快地找到,增强了解题的信心,同时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题 解力学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运用所学过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逻辑思维过程的巩固和加深。高中力学主要的规律有:牛顿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这些定律大家都会熟背于心,但在应用时难免会出差错,主要是刻意背公式,忽视了对定律所揭示的规律的理解,其次是很多人忽视了物理规律成立的条件及适用范围,导致思维进入误区,因而也就不能灵

7、活运用物理规律。要在解题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我认为必须做到: 1.透彻理解规律内容。每接触到一个物理规律,它的来龙去脉我们必须清楚,也就是必须明白这个规律阐述了万物遵循的一个怎样的共性,对于它的实验基础,推导过程,物理含义都要深刻理解,如果有条件可以通过做实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对于规律要特别注意需要说明的内容,这些可能就是容易产生理解错误或是忽视的地方。 2.牢记物理规律成立的条件及适用范围。有些物理规律在应用时有一定的限制条件,这些条件规定了定律的适用范围,只有明确了每个定律的成立条件才不会用错了定律,或是误解了习题的意思。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看似万能的定律,其实只有在物体只受重力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如果我们能够牢记这点,那么遇到研究对象受到摩擦力或其他的非重力时,这个定律就不适用了。 总之,力学章节知识是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力学知识的有效延伸和发展。通过对高中物理力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基本运动类型等知识要点的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高中物理力学习题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物理教师要进一步强化习题教学,通过习题教学促使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