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与接受问题.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545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与接受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与接受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与接受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与接受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与接受问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与接受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完成是以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为标志的,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问题。文章正是围绕这一问题,并从接受主体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受教育者的接受主体意识、接受知识能力状况、接受需要三个方面,以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取决于接受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知,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施加给受教育者的一种教育活动,此时,教育者是主体是主动者,受教育者是客体

2、是受动者,因为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进行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教育者决定的。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个单向的教育过程,这里还有一个受教育者的接受问题,即受教育者会接受教育者以何种方式施加的何种内容?在此,受教育者是主体是主动者,教育者是客体是受动者。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双向活动过程,即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和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 接受在汉语中是接纳、承受的意思,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一种接受活动,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作用影响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课题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环

3、节构成的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而通过有效的接受,社会和社会群体的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就可以内化为接受主体的品德思想行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认可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并遵循相应的行为规范,而这个是只能靠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才能实现的。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二、从主体方面解决接受问题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由于接受活动是受教育者进行的活动,受教育者是接受的主体。所以,要想促成接受活动的完成,必须时时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也就是说,客体和环境的设置也必须围绕主体展开,以主体愿接受、能接受为准。不能忽略的是

4、接受活动的进行是以受教育者明确意识到自己是接受主体为前提,以受教育者的接受知识能力状况为保证,并以其接受需要为动力的。 (一)受教育者的接受主体意识 如前所述,教育者开展完教育活动之后,接受活动是有受教育者完成的。真正的接受是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是接受主体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对教育内容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进而使自己真正接受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现。相反,受教育者要是意识不到自己是接受活动的主体,就难以发挥主体作用,结果只能是受教育者把自己变成了知识篓美德袋,对教育者传授的内容是全盘接受。当然,这样的接受只是僵化的形式上的接受,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接受,因为这样的接受是没有经过

5、受教育者消化吸收过的,受教育者只是被动接受。同时,这样的接受效果也是值得怀疑的,这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讲的。受教育者缺乏接受主体意识,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也会阻碍教育活动的有效展开。 一句话,受教育者的接受主体意识是接受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受教育者具有了接受主体意识,才能在接受活动中充分发挥接受主体作用,进而才能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二)受教育者的接受知识能力状况 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者所传授的内容时,是从已有的经验和观念出发来把握所要接受的内容的,这些知识能力是受教育者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必备前提,因为,只有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才能正确理解、选择教育内容,从而有效进行内化、外化。正如

6、马克思所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就是说,客体能否被主体感知,取决于主体拥有的条件 - 知识能力状况。 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其以往的经验、观念构成了其特有的接受图式。接受图式是接受主体进行接受时所必需的现实的内部准备状态和主体性条件,它直接制约着接受主体对信息的加工的感知过程和思维过程与接受过程,从而影响着主体接受的深度和广度。由此可见,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一方面,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时,要以受教育者的接受图式为基准,依据受教育者的接受水平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水平相适应。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受

7、教育者的不同接受能力和同一受教育者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接受能力,从而为其选择相应的接受客体,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顺利开展的条件保证。另一方面,不能完全以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状况为唯一标准,因为,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总是与社会所要求的有一定距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内容要与受教育者的接受图式之间保持适度张力,这就需要提升、完善受教育者的接受知识能力,改变受教育者以往接受图式中不正确的接受标准,培养相应的更高级的知识能力,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完成,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三)受教育者的接受需要 受教育者之所以愿意接受

8、思想政治教育,其根本动力来自于接受主体的需要,需要是接受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指出,任何人入股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了。对接受活动而言,也同样如此。 人是一个社会的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所以,作为一个人,他有社会化的需要,即必须按一定社会的规则来约束自己,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来塑造自己。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着力于弥补人的实际状况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使受教育者养成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但是在社会需要的大前提下,各个受教育者又由于个人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特别是除了精神需要,还有物质

9、需要。所以,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现,一方面,教育者必须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和实际需要,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需要施与不同的相应的教育内容,同时,在满足其精神需要的同时,要保证其物质需要的满足。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各种各样的需要构成了其独特的需要结构,但需要结构有低级、高级之分,有合理、不合理之别。教育者要主义提升受教育者的需要结构,剔除低级的不合理的需要,引导其建构高级的合理需要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实现,受教育者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并在接受需要的推动下,有了接受知识能力的保证,才能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