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6077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我们不能理所应当的认为育人是政治教师、班主任的事。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科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应充分认识到学科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那么针对数学教学,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让教材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1、注重教材中的数学史料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

2、主义。数学发展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为数学学科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了解数学史料,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精神、鼓励学生献身科学。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我国首创十进制记数法、勾股定理、祖率、剩余定理、正切函数表等,当时领先于其它国家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陈景润、熊庆来、陈建功、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居于世界前列。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材阅读中的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悠久历史,正确评价我国优秀数学家的伟大成就,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方法。 2、利用教材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增进学生社会主义优越感。数学教材的特点是紧密

3、联系生活实际,初中教材中的引言、插图、例题和习题中有很多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相关内容,如北师大教材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中涉及的人口问题、丰富的图形世界中涉及的一些城市街景的图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涉及的上海举办第41届世界博览会等问题,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可以增进学生的社会主义优越感,激发爱国热情。 3、结合教材中的数学小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在数学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上有重大贡献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从事数学研究的辛勤劳动、刻苦钻研、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

4、学生克服满足于现状的思想,培养和训练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二、重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德育教育,让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 1、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数学课堂中我们不仅仅是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是要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转化为他们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用。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通过对数学解题规范性的

5、训练,严格要求书写整洁,认真练习,有错必改,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明白数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诈,需要的是诚实、正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从实际背景和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观察分析、猜想、求证,得到结论与知识,培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2、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给学生留更多一点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要多给学生机会

6、,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也要创造机会积极引导让学生把问题放到小组中去探究解决,我们要相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品质,使他们较早的形成集体主义观念。教学活动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 也是我们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每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我们向学生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时机。比如,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记分的形式,让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共同解决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3、积极的探索精神和顽强的学习毅力的养成教育。数学在现代很多学生心中都被归结为一

7、门很难学懂的课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鞭策、鼓励学生,去克服,解决一些困难,或者有意设置一些难点让学生去突破,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顽强的学习毅力,才能领略到数学的真谛,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4、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数和负数,整数与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等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改变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方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就数学课程而言,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在数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避免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要针对学生实际,寓德育于知识性和趣味性之中,这样,才能把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搞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才能把德育和数学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