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中要勇于让学生发现“问题”.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615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课中要勇于让学生发现“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数学课中要勇于让学生发现“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数学课中要勇于让学生发现“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课中要勇于让学生发现“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课中要勇于让学生发现“问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数学课中要勇于让学生发现“问题” 作为教师都知道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当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离经叛道的问题。但是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上,就特别的强调要用问题来引导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精神 。所谓的课堂中的“问题”,就是老师在课堂中的启发式问题及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而展开的数学活动,由这些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活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其实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一个过程,而问题则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 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思维和能力都

2、是有限的,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也只能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虽然讲的是课本知识,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一个人的思维和能力是有限的,可每个学生的思维就像涓涓细流,把这细流合起来就是浩瀚的大海,只要老师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们就会用属于自己的思考方法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成绩。 目前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在教学中提出知识上的问题是教师的专利,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只要

3、遵循了教学计划、目的,按照自己教案上设定好的问题,按部就班的把问题答案找出来,一堂课就上完,看似把各种问题都讲清楚明白了,学生也理解知识、牢固掌握所规定的知识内容了,殊不知这种教学理念严重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创新意识。在我校开展的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绝非易事。从我听课的调查中知道,我们的课堂现状是,老师的问题比学生的问题多,甚至是教师的满堂问,一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的,老师一问学生一答,所有的知识学生似乎都会了。可属于学生的问题几乎没有,在这样的授课方式中学生真的是没有一点疑问了吗?不是的。是我们的教师剥夺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和权利,

4、于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成了一个“问题”藏在了学生的心里,这就为我们后续教学埋下了障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的是被支配和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中知识的信息交流也是“教师 学生”的单向性。这严重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抑制了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渐渐产生厌学现象,我们的数学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为此,要改变现状,提高成绩,首先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问题能够主动提问;其次老师还要尽可能的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够提出好问题,并有能力很好的解决问题。多给与学生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

5、生出现的错误不轻易地下结论,不轻易地全盘否定。 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琢磨,就该明白你把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这是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的本职工作,但在此基础上,学生出现了问题可能是“不明白”也可能是明白了但还有新的解题思路、方法等,但不知是否可行,把学生的这些问题和他们一起解决,让他们学会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你的成功所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就出现很多这种情况,有一次我在讲解一道稍复杂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刚开始我只考虑用自己的方法给学生分析、提问和讲解,结果十几分钟过去了,就这一道题还有大半的学生似乎没有听懂,更可气的是好像我提出的问题他们根本听不懂,只是在看我表演。这让我很是生气,就在这时,有

6、个学生举起了手,说出了他对这道题的问题理解,并且还反问了几个问题,最后说了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及列法。当时就有很多学生似乎听懂了一些,都说他的方法好,简单易懂,他的几个问题也正是他们所想。我仔细想了一下还真是这样,后来又有几个学生说了自己的不同解法。很快下课了,学生们对这道题好像还意犹未尽的样子,几个人围在一起讨论着。当我看到这一切后好好的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的教学方式太老套,光想着一味的去完成教学任务,完全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总之如果没有学生对问题的提问和对我的触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教法可能会一成不变,正是因为学生们不断的提出问题,你才能不断地去研究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进

7、步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磨练和进步。 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让学生的思维完全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还要注重自身的参与性,尽量少提问,多设疑,给学生一个敢于探索和提问的课堂,激励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勇于发现问题,快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老师的授课方式,充分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问题中探索,在探究中发展,在合作中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设疑、自主解疑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敢问、善问,自主地进行观察、思考,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果说课堂上不出现问题,学生门紧跟老师的思路走,自己却不动脑考虑问题,发现问题,教师出的题学生都会用老师教的方法解决我们可能会感觉这堂课上的很成功,教学效果很好,实际上这真是鼠目寸光。这种读死书的学生即使能考入高中,也可能将来会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但我相信他一定没有自主的创新和发展能力,只会死搬硬套。未来的社会是不需要这样的人才的,他只能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教师不要担心学生的怪问题让自己下不来台,因此而压制学生提问。古人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也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地促进教师的前进,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勇于让学生发现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