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6507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探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探讨 摘 要: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随着教育改革热浪的来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和肯定。教学中如此,学校的管理亦如此。高校的管理对象是在校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青春激昂,处于敢说敢做的阶段,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他们,必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管理中,要将管理方法和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相结合,确保管理达到最好的效果。本篇文章就高校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展开探讨和研究。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所以“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开展

2、的对象是“人”,所以要想在教育管理上得到明显的效果,“以人为本”无疑是学校开展管理的根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关于“以人为本”的深层含义 从高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以人为本”中的“人”应该包括在校的全体教职人员和全体学生,简单来说“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突出教职人员和学生在校的主体地位。在高校的教育中,把“人”放在首位,保证其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该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达到逐步完善管理的目的。 二、对现阶段高校管理缺失“以人为本”的现状分析 虽然一直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但是在实

3、际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 学校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关怀意识。知识是步入社会工作的敲门砖,高校教育的对象是即将参加工作的学生,因此部分学校将教育管理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用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忽视了对学生价值的培养,这是缺失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教育目的单一化,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管理过程注重制度,缺少人文关怀。高效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比如对教师的考核严格按照课时和科研成果的标准进行评判;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统一规定,干涉教师的教学内容,更严重的会具体到某些有代表性的内容禁止出现在课堂上;统一管理学生的宿舍,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装扮寝室或者自己的空间;关于学生的日常

4、行为设置了很多条条框框,学生必须遵守这样的教育管理方式太过古板,很多东西不适合现在学生的特点,管理效果不明显,而且彼此压力都很大。 三、在高校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策略 高校的管理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职人员的管理,一部分是学生管理,只有双方面都达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保证管理的有效成果。 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学校主要活动是教学的开展,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教师是学校办学的首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完成知识的传授、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保证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这三大任务,所以学校要保证教师的主体性,为教师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的充分发挥。对于教

5、师教学的考核要趋于人性化,不能用硬性标准来衡量,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掌握评判教师教学的标准。 学校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对象,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就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以人为本”在教学方面也可以说“以生为本”,因此在教学管理方面要注重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接受学校管理的根本前提就是学生内心的认可和需要,只有学校的管理工作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才能促进学生接受并且付诸实际行动。所以高校的管理工作要从学生的心理方面入手,根据他们的内在需要展开相应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自觉接受,从而提高自身修养。 学校展开管理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以情动人,才能得到学

6、生的认同,真正的为学生着想,而不是用各种条条框框的规定严厉控制学生。管理的最佳境界是不用严格的规定去束缚,而是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同,双方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共同努力,因此学校管理的时候应该用真心对待学生。现阶段独生子女较多,很多学生是孤身一人求学在外,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对于遇到的各种困难不会妥善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于学生的管理还要注重个体差异。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都不相同,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学校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要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差异。如果只采用一视同仁的管理方法很难将管理的效果达到一致,导致管理效果不尽人意。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因人而异,给学生创建一个自主的空间,促进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 四、结束语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施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保证“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响应口号,更要落到实际工作中。虽然现阶段高校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将“以人文本”的理念与管理有机结合,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