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6623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 摘要:本文立足于提升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探究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和影响因素。通过对河北省10所高校,189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进行量表施测调查,初步考察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揭示了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对职业倦怠各维度的相关性。 近几年,随着高校生源的不断扩大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作为承担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教师,所承受的负担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地缓解就

2、容易产生倦怠。而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学生和学校都具有极大的危害。对教师而言,它会导致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极度疲劳,并很容易诱发其他心理问题,工作表现上表现出对工作不积极、对学生不热心;对同事漠不关心、对上级挑剔等等,极端的还有可能导致缺勤、辞职等;对学校而言,它会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职业道德缺乏、人员大量流失等不良后果;对学生而言,他们将会被冷漠无情地对待,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基于这些认识,本文通过对189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问卷调查,运用描述统计、典型相关等统计学方法,探讨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相互关系,为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干预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

3、果。 一、职业倦怠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最早将“职业倦怠”一词作为一个术语引入到心理学研究领域,随后,许多研究者都在各自的研究中对其进行了定义,在众多的职业倦怠定义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1982)所做的定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与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其中,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是职业倦怠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指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去人性化(Depersonaliz

4、ation)指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以消极否定、过度疏远的态度,其特征是以对待无生命物体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个人成就感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指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其特征是个体对于所从事工作的胜任感和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降低,对自我效能的信心下降,工作积极性丧失,不再付出努力。1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 Maslach等学者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体和情感的衰竭状况。而Friedman则把教师职业倦怠定义为教师由于为教育教学所付出的努力和所知觉的结果之间不一致

5、而产生的一种无效感。2教师职业倦怠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所有研究者都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不能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着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疲倦、疏离和冷漠。 (三)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大量研究证明,工作压力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最直接原因。特定的压力源在短期内会导致压力,而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累积效应,导致倦怠。也就是说,慢性的压力会导致倦怠,但不是所有承受压力的人都会成为倦怠的受害者。Cherniss(1980)指出职业倦怠是一种人们在深度工作压力条件下工作理

6、想、精力和目标逐渐丧失的过程。因此,他认为职业倦怠起源于工作压力,但是职业倦怠并不是长期的、持续的,而且工作压力不一定最终一定导致职业倦怠,倦怠只是个体失败应对负性压力环境的最后阶段。1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河北省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高校选取了10所,其中国家级重点院校两所,分别是河北工业大学(211高校)、石家庄铁道大学;省属重点院校两所,分别是河北师范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普通院校两所,分别是石家庄经济学院和唐山师范学院;独立本科院校1所,燕山大学里仁学院;高职高专院校3所,分别是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

7、院,每个学校发放问卷20份,共计发放200份,收回问卷200份,删除作答不完全和规律性作答的无效问卷后,保留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为94.5%。具体研究有效样本的分布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 1.工作压力量表 本文采用的工作压力量表是由清华大学李虹(2005)编制的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该量表包括工作保障、教学保障、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工作乐趣5个维度,共24题。量表内部信度系数为 (Cronbach系数)0.75,具有良好的信度,结构效度可靠。问卷采用5点分数计分,1代表没有压力,2代表轻度压力,3代表中度压力,4代表严重压力,量表和各维度分量表的得分越高表明教师感受的压力越大3。在本

8、次测验中,用所获得的189个样本数据测得内部一致性系数(Alpha)为0.921,表明该量表信度良好,可以在本研究中使用。 2.职业倦怠量表 职业倦怠量表采用的是Maslach与Schaufeli在1996年编制的职业倦怠量表(MBI-GS),该量表在2002年由中科院李超平、时勘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仍属于通用型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国内被研究者广泛使用,是国内公认的成熟量表。该量表共有3个维度15个项目,分别是情绪衰竭5个项目,主要评定的是工作压力过大引起的情绪反应;去人性化4个项目,主要测量的是对学生的态度及评估;低成就感6个项目,主要测量对自己工作的看法4。量表采用李克特式5级

9、评分法,1代表从不,2代表偶尔,3代表经常,4代表频繁,5代表总是。第三个维度使用反向计分法。在本次测验中,用所获得的470个样本数据测得内部一致性系数(Alpha)为0.863,表明该量表信度良好,可以在本研究中使用。 三、研究结果 (一)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总体特征 1.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工作压力的基本情况 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采用的是4点记分,中等水平的记分为2.5,从表2可以看出,工作保障因素的平均得分为2.17,教学保障因素的平均得分为2.06,人际关系因素的平均得分为1.76,工作负荷因素平均得分为2.30,工作乐趣因素的平均得分为2.10,从各因素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10、,5个因素的平均值均小于理论中值,说明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在工作负荷、工作保障、工作乐趣和教学保障四个方面感到的压力都处于中度水平,在人际关系方面感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 2.职业倦怠量表同样采用5点记分,中等水平的记分为3,从表3可以看出,在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中,情绪衰竭的实际结果为2.64,去人性化的实际结果为2.24,低成就感的实际结果为2.31,均小于理论中值。 (二)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针对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这一群体的多样本研究表明,在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年龄和不同学历等人口学因素上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存在着不同的特点。本文选择了性别、年

11、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和月收入作为本研究的主要人口统计学变量,以进一步考察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倦怠在上述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是否存在着类似的差异。 1.基于不同性别的差异比较 从表4可知,在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上,男女高校教师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平均分来看,在情绪衰竭维度、去人性化维度和职业倦怠上,男性教师得分略高于女性教师;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女性教师得分略高于男性教师。 2.基于不同年龄的差异比较 表5数据显示,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倦怠和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成就感3个维度在各个年龄段上差异均不显著。31岁-40岁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去人性化维度和职业倦怠总分上,其平均分都高于

12、其他年龄段的教师;41岁-50岁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平均分最高。50岁以上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去人性化维度和职业倦怠上,其平均分均略低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 3.基于不同婚姻状况的差异比较 表6数据显示,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已婚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和未婚的就业指导高校教师存在显著差异,从平均分来看,已婚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得分明显高于未婚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而在去人性化维度、低成就感维度和职业倦怠上,已婚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和未婚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不存在显著差异。 4.基于不同学历的差异比较 表7 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倦怠在不同学历上的差异 注:*表示p 不同婚姻状况、学

13、历层次和月收入情况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历层次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在低成就感纬度也存在显著差异。 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工作压力的工作保障、教学保障、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5个维度分别与总的职业倦怠及其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两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工作压力的人际关系维度与总的职业倦怠和低成就感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五、建议与对策 本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虽然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现象并不严重,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防范措施,势必会对教师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对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本文将分别高

14、校管理着和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提出如下建议: 1.对高校管理者的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显示,工作负荷、工作保障与工作乐趣是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感受到的较大的工作压力源。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教师安排充满兴趣的工作内容,使教师的个人才能与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职业成就感。另外可以开展集体休闲娱乐活动,既能锻炼教师的身体又能放松心情,从而缓解紧张疲劳的情绪。高校管理者应该为就业指导教师建立完善的生活保障制度,为教师提供充分自主、公平、愉悦的工作环境,为教师提供发展能力的学习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改变教育评价体系,制定奖励措施,创造条件让他们施展才能,帮助他们找到在工作中的乐趣,

15、从而有效地降低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 2.对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建议 我们处于一个社会飞速发展与变化的时代,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也要面对许多的工作压力与挑战。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压力和积极面对压力,要分析压力带来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相信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着手去解决问题。要在不断否定旧我的过程中,积累真知,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创造新我。同时,积极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教师应该乐于合群,开放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与领导、同事、学生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好关系。此外也要主动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如多和家人沟通,获得精神支持;和家长沟通,获得理解及尊重;多与同事沟通,分享教学经验。在获得鼓励和帮助后,能增强自信心,更好地应付压力,消除职业倦怠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