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招数学复习方法与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9299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中招数学复习方法与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年中招数学复习方法与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年中招数学复习方法与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中招数学复习方法与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中招数学复习方法与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中招数学复习方法与策略 从近三年的中招数学试题来看,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重点考查了图形的对称、中位数、众数、方差、摸球概率、实数的简单运算、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三种视图、解不等式组、圆中的垂径定理和圆周角、图形运动结合解直角三角形、利用平行线性质求角度、反比例函数,以上的知识点在近三年的考试中几乎每次都有所考查。除此之外,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科学记数法等也曾在中招试题中出现过。所以,针对这样的出题规律,我觉得今年的中招试题中对经常出现的图形的对称、中位数和众数、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概率、圆的相关性质定理、三种视图求面积这些知识点是考查的重点,而难点还是会出现在几何中的折

2、叠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问题上。 对于解答题而言,题型的变化应该不会太大,每年考查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固定的。第16题一般考查分式化简和整式乘法的化简求值;第17题和第18题考查统计图问题中的求字母参数、人数、概率、圆心角和简单的几何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第19题和第20题则一般考查三角函数和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结合问题;第21题最近三年考查的都是与不等式组有关的方案问题,今年是否仍然继续考查存在疑问,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值问题也许有考查的可能;第22题的题型应该还是几何题,但此题的变化在于出题的方向比较多,像探究类问题和利用相似求比例问题都有可能结合动点来出题;第23题不出意外的话仍然会是二次函

3、数动点问题,这个应该都在大家意料之中,而这类问题的3个小问应该还是先求点坐标或函数解析式,再求线段最值或判断是何特殊图形,最后为探究类的存在性问题。 因为2018年的中招数学考试面对的是新教材,所以今年作为老教材的最后一次考试,在题型的变化上不会有太大的动作,而题的难度和考查方向可能会向新教材中的强调概念教学上靠拢。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概念和性质定理的理解 新教材中更加重视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对于一些性质定理和相关概念的由来要求知道是怎么得来的。有联系的概念之间的转换应用是近几年七、八年级期末考试的一个重要考点,而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又是比较弱的,所

4、以在第一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中最好对概念和性质定理的复习更加细致一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会用这个定理解题上。 二、加强基础运算能力 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答卷时的节奏和情绪。如果计算能力弱,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且不谈会导致计算错误,单单每道题需要多费时间就会直接导致后面的综合题时间不够用,进而影响取得高分的可能。所以在复习中,我们需要加强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度的训练,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用大块的时间进行专门的计算题练习,很多计算练习可以结合其他内容的复习来做。比如在解决二次函数相关的求解析式、求坐标以及几何解答题相关的解直角三角形等问题中都要求运算,在学生练习这类题目时应要求学生动笔求出答案,而

5、不能只知道思路。这样练习会事半功倍。 三、重视题目的审题过程 学生做错题很多是因为没读懂题干条件,或者是漏掉、看错条件导致的,实际上这就是对审题的不重视。很多学生看一道题目时总是迫不及待想看看这个题目问的是什么,而忽略了题目条件以及由已知条件可以得到的间接条件。解决审题不认真的问题,会对学生顺利答题帮助很大。比如,在求解几何题目时,如果每读一个条件,就把这个条件和由这个条件得到的等量关系标注出来,求解问题时难度就会减小很多。 四、建立适合自己的考前纠错本 复习的目的,就是找出不足并反复锤炼,让自己的知识盲区越来越少,最后以一个好的状态迎接考试。所以,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不论是专题复习还是套卷练

6、习,在出现错误时一定要及时整理到纠错本中。在整理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题目和答案抄在一个本子上就万事大吉,而是要把每一个错误的地方标示出来,让自己一翻开就能很直观地看到曾经出现过的错误,这样也许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但随着复习的深入,错题会越来越少、越来越集中,复习成效也会更显著。 五、让学生学会“舍弃” 学生在答卷的时候总是想做对每一道题目。这样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每年的中招数学考试,满分的毕竟是少数,学生的问题在于不懂得取舍。比如,一般情况下第23题的最后一问通常都是多个答案,而每个答案也就占一两分,而这几分想得全的话,花费的时间会比较多,所以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先做有把握的题,没有必要为了这几分而占用自己太多的时间。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