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9982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物流工程专业得到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学生缺乏企业所需的实践经验,导致该专业就业情况未如预期般乐观。在此背景下,对于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物流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从中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物流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机遇。随之而来的是物流人才的巨大缺口。鉴于此,全国众多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分别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培养物流人才。但是根据对于多届物流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该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并未如预期般乐观相当数量的学生未能在物流

2、行业实现初次就业。深究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使得学生在毕业时缺乏企业所需的实践经验。在此背景下,对于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进行探讨显得很有必要。 1 物流工程专业概述 1.1 物流工程专业定义 根据百度百科,物流工程(Logistics Engineering)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物流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它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根据本定义可见,物流工程的产生是物流管

3、理和现代工程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 1.2 物流工程专业历史沿革 在国内物流工程的研究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推进的,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企业物流工程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逐步落实,我国经济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在本阶段内,研究重点在于企业内部特别是在制造业内,对物料系统进行布局,目的在于将物流与生产工艺相结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在本阶段,尚未出现独立的物流工程专业。 (2)供应链物流工程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物流管理和现代工程技术高度融合,物流工程的概念开始被提出。本阶段内,研究重点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物料搬运和物流系统,而是着

4、眼于供应链,试图从更大的系统角度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 (3)现代物流工程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物流管理、物流装备、仿真技术、信息技术等进步,物流工程进入了现代物流工程阶段,从信息化、自动化、系统化等角度规划和优化物流系统。研究重点进一步拓展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各级物流结点的布局和规划。 1.3 物流工程专业特点分析 根据物流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可见相对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管理理论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 正如上文所述,物流工程是物流管理和现代工程技术高度融合后的产物,因此本专业在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管理理论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管理理论指导工程技术的发展和

5、运用,工程技术推动管理理论的更新。 (2)实践和理论结合更为紧密 物流工程目的在于规划和优化物流系统,而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物流工程的从业者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由理论引导实践,由实践深化理论。 由此可见,实践经验将是物流工程毕业生的立身之本,没有丰富的实践理论,空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想要胜任相应工作十分困难。 2 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2.1 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概述 当前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课程实验 在物流工程、物流技术装备等课程中,除了理论教学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实验课时。在这些课程上,通过运用相应的实验器材,可以在

6、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感性认识。 (2)课程设计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实施、物流系统仿真等课程都设置了课程设计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地巩固课程理论教学成果。 (3)综合实习环节 根据各学校的情况不同,综合实习主要采用去企业参观和在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物流企业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除此之外,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假期实习和课后兼职的方式获取实践经验。 2.2 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于多个学校物流工程专业的调查分析,在当前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师资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师资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主要

7、原因是目前各高校大部分物流工程专业教师为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硕士、博士等取得学位后即进入高校中承担教学任务。虽然这些教师足以胜任理论教学工作,但是由于他们缺乏企业中的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的现状,这导致了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传授的知识与企业现状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当前的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差距尤为明显。教学内容滞后导致学生所学非企业所需,影响了实践教学目的的实现。除此之外,缺乏实践经验,也使得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地讲解,言之无物,教学过程枯燥无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相对落后 随着物流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设施、设备,尤其是信息系统不断更新换代,距离国际先

8、进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而与此同时,由于高校对于企业了解程度不足,加之专业建设费用的有限,现有的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并未及时更新,与企业的装备水平差距明显。 (3)当前实践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当前实践教学看似方式多种多样,能从各方面覆盖学生实践的要求。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实际效果并未如预期。其原因在于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方式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计、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实践中。但是正如上文所述,由于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工具落后,其目的很难实现。 综合实习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验,综合实习对于增加学生实践经验的意义更为重要。但是当前综合实习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

9、习时间过短。目前各大高校综合实习的时间普遍在一个月左右。由于物流企业内岗位设置众多,各岗位职责差异较大,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学生而言,想要获得企业实践工作经验,显然过于短暂。二是实习方式不当。由于实习时间限制,目前学生去企业实习的主要方式为跟班实习。每一班由一个或多个企业员工带领,从事某一特定岗位的工作。因为未能全面体验各岗位,学生对于企业的运作仍是管中窥豹,缺乏全面性认识,影响了实践经验获取。 3 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1 构建原则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的实践主要以案例、沙盘等方式进行,课外则以现场实践为主。 (2)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校内的实践主要以课程设计、上机实践等方式进

10、行,校外则以企业实践为主。 (3)实践教学体系参与方实现“多赢” 利益是维持一个体系稳定的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也是同样。之前,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无法或很少能从相应活动中获利,甚至在某些时候因为接收学生实习而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正常生产活动的开展。因此,为了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持久、稳定,必须让参与各方,尤其是企业从中获利,具体如图1所示。 3.2 改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可以构建如下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见图2 在本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实习课程、假期实习、科研、竞赛等多种实习方式。

11、(1)第I象限(课内,校内) 在第I象限内,教学地点为校内,主要实践教学方式为课堂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包括案例讲解、电子沙盘推演、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设计、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等课程设计。 (2)第II象限(课外,校内) 在第II象限内,教学地点为校内,主要实践教学方式为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和各类物流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等,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流相关科技,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 (3)第III象限(课外,校外) 在第III象限内,教学地点为校外,主要实践教学方式为假期实习。假期实习的开展方式为学生利用寒暑假实践进入企业实际工作,推进方式为学校联系和学生自

12、主寻找相结合。 (4)第IV象限(课内,校外) 在第IV象限内,教学地点为校外(通常在企业),主要实践教学方式为企业实践,包括 认识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物流企业的现状,通常在上完物流专业导论、物流学或类似专业总述性课程后即可进行,实践方式为现场参观。 体验实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于物流专业认识,认清自己所愿从事的岗位,助其选择未来发展方向,实践方式为轮岗实习。 综合实习目的是为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为随后进行的毕业设计提供素材,实践方式为顶岗实习。 各种企业实践方式汇总如表1所示。 4 总 结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重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实践经验,更好地匹配企业的需求。 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