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理论教学及实验模式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0444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交换技术理论教学及实验模式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交换技术理论教学及实验模式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代交换技术理论教学及实验模式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交换技术理论教学及实验模式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交换技术理论教学及实验模式探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现代交换技术理论教学及实验模式探讨 现代交换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很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它所涉及到的技术是当今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所以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就该课程的特点和在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一些探讨,并在课程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开展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实验资源整合、实验案例、考核方式等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 当今人们正在享受着现代通信带来的便捷并使用着丰富多彩的通信业务,然而要享受这些快捷和丰富的业务,一定离不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网络的逐步完善。从专业的角度,通信技术分成两大类传输和交换。实现交换的网络称之为交换网,它是通信网的核心部分,它所涉及到的交换方式

2、也从电路交换逐渐转变为以软交换技术,并逐步出现一些新交换技术ATM交换、IP交换、MPLS、光交换、软交换等技术,它们已逐渐成熟。可见交换技术在通信技术中至关重要,相应地现代交换技术这门课程自然成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骨干专业课。不断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也是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就现代交换技术的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多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上做一些探讨。 一、现代交换技术教学特点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网络的完善、各种新业务的涌现,使得交换技术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交换系统也从简单的链路交换演变成了一个功能更复杂的系统,并还会涌现出更新的交换技术。该课程

3、属于电子信息类的主干专业课,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该课程涉及到相当丰富和复杂的理论基础;(2)该课程需要用到很多专业概念和专业术语;(3)该课程涉及到的交换技术很多,比如从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再到软交换,具体有如程控交换、IP交换、ATM交换、MPLS交换、光交换等,因此对教师的专业术语和内容组织能力要求较高,同学们对这些技术很难深入和形成系统;(4)由于涉及到的交换技术较多,需要的配套实验环境规模就比较大,各种限制条件较多,所以实验很难系统地开展。 二、现代交换技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在多年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及体会,归结出该课程在理论教学环节和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

4、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1.教材不易选取,虽然有一些相关的教材,但针对每种交换技术都只是从大体上给予介绍,教师在组织课件时需要引用大量的其他教材,这样就让学生就感觉无书可依,无据可查;如果选用理论比较多的教材,这对学生的理论要求就很高,这对本科二、三年级的学生是个很大的挑战。 2.教学课时太有限,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计划是2+1,面临如此重要且内容丰富的课程,这些课时就远远不够,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存在赶课的情况。 3.需要大量的专业概念和专业术语,从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同学们的基础不够,还需要不少时间讲解前序知识,同学对理论部分的吸收有一定难度,合理的案例不易选取。 4.对实验环境要求比较高,涉及到大量的

5、设备投入,也不可能对所有交换技术进行较全面的实验。现有的实验模式大多是基于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此外同学们在实验时除了要掌握理论还要对硬件设备进行全面掌握和按业务要求搭建和修改硬件配置,难度较大。 5.目前不少教学中还存在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存在指定范围的现象,这无形就让学生不会主动去全面学习这门课程的其他内容了,在考试中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考完慢慢就忘记了。 三、教学改革探讨 1.关于理论教学的探讨。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上述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尝试如下的探讨(1)学生的兴趣培养。为了让同学能主动学习,兴趣很重要,建议先去运营商那里参观学习一下,请运营商的技术人员做一个总体介绍

6、。(2)教材选取。目前还不存在该课程的权威教材,所以在教材选择上要适合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还是科研型人才培养?(3)教案准备。该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工程型较强,所以在教案准备中除了集中相关教师共同备课外,最好结合电信运营商的技术力量或者资历很深的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掌握该课程的前沿技术和前沿的技术应用,缩短教材和实际工程的时差。(4)预授该课程的相关专业概念专业术语。授课教师在备课前,预先准备一个关于该课程的基本专业概率和专业词汇及其基本理论的汇总,在整个内容开展前提前集中讲授该内容,或者发放给同学们让其自行预习。(5)授课过程中,杜绝满堂灌,减少老师的讲授时间,用部分时间让学生参

7、与讨论和提问。 2.关于实验教学的探讨。目前我校的实验环境比较成熟,我校和某市电信局共建了一个综合型实验室,可开展的实验内容总体上包括传输(OptiX 155/622H)、程控交换(c&c08)、宽带(MA5300)、软交换(SoftX3000)。所以针对交换技术的实验还是比较容易开展。为了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价值,本文就实验教学环节尝试如下的探讨(1)在比较成熟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发多个综合型及设计性的大型实验案例。(2)在已掌握的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行搭建硬件和软件环境,进行个性化实验,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更感兴趣,还能让其在不断地动手中发现问题,并用理论指导去解决一些问题。(3)增加实验

8、课时或者实验室全天面向学生开放,我校的实验环境需要在BAM上加载数据,存在排队等候现象,人均用时多在10分钟左右,所以教学计划中的课时严重不够。(4)结合电信营运商的一些业务配置案例,在实验环境中去模拟,使学生尽量贴近前沿应用,逐步培养一些工程思维掌握一些工程技能。 3.关于考核方式的探讨。在现行的一些考核制度下,存在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现象。这样难免存在与考试范围很接近的模拟题或者细划范围的情况,让所有的教学内容在“考试”面前变得主次太明显了,考试难度自然降低,内容掌握也自然降低了。本人就考核方式作如下探讨(1)否定一卷定胜负。卷面成绩比例占总分的30%,尤其针对已经细划范围的考试而言,一卷定

9、胜负既不能真实反应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让学习认真刻苦的同学觉得不公平甚至丧失学习主动性。(2)平时出勤和课堂表现成绩占20%.但平时成绩低于12分仍视为不及格。这样可以让同学放弃这20分不要还有80分的侥幸心理。(3)实验环节中的操作情况、熟练程度、实验报告共占40%。(4)读书报告、小论文等占10%。(5)当然这样的考核方式对老师而言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为了让考核更有价值以及杜绝教师的人情分数,可以采用已经成熟的教考分离制度。 现代交换技术是电气信息类的重要专业课,内容烦琐,不易学不易懂,且工程性很强。本文就教学和实验提出了一些个人想法,当然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个人行为,除了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之外,相关部分也应给予大力支持,比如学校加大投入、送教师去该专业很强的高校学习、联系营运商、建立实习基地总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值得大家一起努力去做相关事情。 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