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091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 分析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及所面临的挑战,以问题为导向,从“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完善质量保障评价体系、推进全方位育人思政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以建立充满活力的高水平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为我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集中体现,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与发

2、展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使命,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双一流”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国内一流大学创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 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定位 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研究生教育具有丰富历史沉淀,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也是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2018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工程博士试点单位之一;2018年,学校获批全国第一个“研究生教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学校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不仅关系到高端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也关系到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和学校科研产出的效率。根据“双一流”

3、建设目标,在2018年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大讨论后,确定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坚持学术为基、育人为本,办好中国特色、人民满意的教育;面向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祖国,具有创新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引领科技创新、行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高水平拔尖领军人才1。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国内外和校内外调研和相关数据指标分析,确定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继续发挥优势,巩固培养特色;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关键突破口;以目标为导向,提升培养质量。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实现研究生教育工作“双结合”,即将提高教育质量和激发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将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的人才培养结合起

4、来。 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 1.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广泛渗透,各类新技术突破、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随着“互联网+”、工业4.0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对人才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和人才的竞争进入白热化,迫切需要国内一流大学培养更多的学术领军人物和行业领袖人才。 同时,国际上研究生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欧美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长期战略,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加大各方面投入

5、和支持2。国内研究生教育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相比,国内研究生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还不协调,创新能力亟待提升3。 2.研究生培养模式亟须进一步健全完善 一是教育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学校部分课程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和有效衔接,本科、硕士、博士部分教学内容重复。教材水平与学术前沿、科研衔接不够紧密,课程体系中讲授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不足,缺乏前沿性;对课程设计系统性不足,部分课程存在因人设课现象,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比例不高。 二是教育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开放合作及国际影响力与国际一流大学仍存在较大差距,学校留学生人数及生源质量需要进一步

6、提升。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生,拓展开放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已建设成82门全英文研究生课程,覆盖12个专业,但与国际化目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研究生出国(出境)人数在逐步增加,但出国(出境)比例仍不高,2018年出国(出境)人数仅占全部在校研究生的6.65%。 三是创新环境与质量保障体系仍需加强。个别学科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如何进行招生改革,真正选拔出具有培养潜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仍需要进行探索。研究生创新平台和实践基地较少,学术学位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存在同质化培养现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存在

7、脱节现象,统筹管理和信息化水平需要提高。 3.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是研究生导师人才培养责任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导师育人责任未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存在“重科学研究、轻人才培养”的现象。少部分导师将学生作为科研劳动力,以“老板”自居,研究生也将师生关系定为“伙计”与“老板”关系,主要精力都用于完成导师横向项目任务,导师和研究生都未真正将精力用于提高人才培?B质量和学术水平上,师生交流情况仍有很大改善空间。 二是高水平的导师团队数量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导师团队的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国际视野等各方面都会对研究生培养水平产生密切影响。在研究生导师中,被国际同

8、行认可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才的数量有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导师团队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比较明显。 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1. 深化改革,构建“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 学校全面规划不同学科门类、层次的学制与学分,以学科内涵为主体,论证解决学科知识体系架构和纵向贯通问题,制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方案。按照本科生毕业后在国内攻读研究生、出国攻读研究生、就业三类情况,对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分类别、分模块、分学科进行培养;取消本科、硕士、博士培养方案中重复课程,压缩研究生课程学分;打通本科生提前选修硕士课程、硕博连读生提前选修博士课程渠道;允许跨专业攻读硕士的研究生选修本专业本科生专业核心基础

9、必修课。 目前,学校凝练总结出“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的主要内涵,从培养方案、教材、培养模式、国际交流、实践创新平台、奖助体系、素质能力、保障体系八个方面推进一体化培养。在培养方案修订中,梳理知识体系和课程设置,优化课程教学大纲,体现本科和研究生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深度的系统性,大幅压缩了博士、硕士课程学分,并打通了部分博士生和硕士生课程。将学术型硕士生课程学分从29学分压缩到23学分,普博/硕博连读生课程学分从17学分压缩到11学分,压缩比例均达到20%以上。 2.多措并举,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 一是健全完善研究生相关制度。修订了博士生导师上岗注册、博士生学位申请、学院研究生KPI(关键绩效指

10、标)、博士生论文匿名评阅等相关制度文件,建立博士生导师动态上岗机制,提高对博士学位申请者的学术要求,形成良好的导师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学院研究生工作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 二是做好研究生与导师的学术信息服务。通过对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高被引和热点、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 SCI)等论文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做好导师和研究生的学术信息跟踪服务工作。 三是加大研究生标志性成果培育工作。着力培育教育教学成果、高水平学术成果、优博论文、规划及精品教材、精品课程及教学团队、创新平台和联合基

11、地等。2018年,获得电子学会优秀学位论文7篇,国际优秀会议论文4篇,研究生发表ESI高被引论文和人均发表SCI/SSCI论文创新高。2018年,授予学位博士生共发表SCI论文906篇,生均1.75篇。 四是积极拓展人才培养外部资源。加强与助管部门、行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的交流,努力吸引各方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更好地对接社会需求、拓展投入渠道、扩大创新创业资源。目前,已与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兵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加强与兵工学会的学术交流,积极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加强专业硕士工程实践。 3.督导结合,完善研究生质量评价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全过程督导保

12、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成立研究生质量保障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研究生评教、评导,加强对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等培养工作全过程的监控。进一步发挥研究生督导组在培养中“督”“导”作用的发挥。 二是提升学院严把质量关的内生动力。在研究生管理中简政放权,将管理重心下移,让学院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更多主体责任,严把质量关。在年底对学院的KPI考核中,加大培养质量考核力度,将学位论文盲评情况、评教评导结果、研究生标志性成果等作为研究生教育关键指标,从而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使招生、考核等各项资源的分配向培养质量高、特色鲜明的学院倾斜。 三是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在对研究生入学教育、导师培训中加大科研诚信

13、和学术道德教育,完善相关学术不端惩戒机制,对学术造假行为实施“零容忍”。对导师、研究生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及时处理,并在全校通报。 4.立德树人,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体系 一是积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将研究生学位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课程,列入全校研究生课程建设“百门核心课程”。明确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人的职责和要求,规范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在课程评价、导师评价系统中,加入意识形态责任落实等评价项。 二是完善研究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建立研究生成长档案,对研究生进行分类引导,培养学生的体质、人文、审美、心理、思政、道德能力。

14、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体系,积极为学生搭建生涯发展支持平台、文化交流传播平台、发展型资助平台;建设一流学业指导中心,培养学业指导队伍;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心理工作平台建设,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三是实施教育教学一体化。开展以道德修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术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活动为内容的第二课堂,建立第二课堂工作指导委员会;统筹谋划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全校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支持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全国或国际科技竞赛活动及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 “双一流”建设内涵丰富。作为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无疑将从导师、专业、学科、科研等多个环节对“双一流”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突出特征。我们将立足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面?R的挑战和机遇,进一步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完善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有力支撑。 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