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解析教学法改革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1167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解析教学法改革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用解析教学法改革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用解析教学法改革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解析教学法改革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解析教学法改革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用解析教学法改革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 本文章提出利用新的教学方法(解析教学法)改革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探讨了相关的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模式,最后给出了解析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具体效果评价。 1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多数高等院校开设程序设计类课程的主要目的,除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外,实用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希望学生把所学程序设计技能应用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但是当前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和“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导致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 (1) “知识发现”环节成为教学盲区 以“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为例,很多学生在学习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后,知道用辗转相除法可以较为有效地得到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但是该算法反

2、映的是什么思想方法、该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学生并不知道,教材没有讲解,教师上课的时候也没有提到。这样大学四年下来,学生依然对这个问题一知半解。 这就是传统教学方式的问题所在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将知识本身和发现知识的过程割裂开来,没有将知识和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思维和技巧同步传递给学生。忽略知识发现的过程、缺少对问题来龙去脉的讲解,将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生硬,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不能完成知识的迁移。而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的地方,也恰恰是体现教学真正意义所在的地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能实现知识迁移 程序设计是需要

3、灵感和创造性的课程,需要学生充分将学习和生活中得到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课程学习当中。比如,在“C程序设计”中,很多求解问题的基本算法只需利用简单的生活常识或小学、初中的知识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但是学生往往不知道怎样入手,这和当前的教学方式有较大关系。再以“C+程序设计”为例,C+涉及的语法繁多而且复杂,单纯以知识点为主进行授课,学生往往感到头绪很多,无从下手,得到的知识较为生硬。在实际使用C+完成专业上的课程设计时,感到动不了手。 可见,教师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将知识融入实际问题中,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寻找求解办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知识中蕴含

4、的方法和技巧,激励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程序设计中,同时也可以将程序设计中学到的良好思想和方法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去,达到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3) 教学其他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教材方面,国内的教材注重知识点的整合和循序渐进的讲解,这是国内教材的优势,但不足之处在于它们仍然将知识和知识的发现过程割裂开来,缺少对问题来龙去脉的分析和知识发现的环节。国外的优秀著作对于问题的讲解较为清晰,但行文叙述和章节安排的方式更适合研讨和参考,却不容易走进课堂。能将国内外教材优点都结合起来的教材目前较少。 在考核评价方式方面,绝大多数学校以期末笔试和上机来考核学生的实

5、际能力,其中笔试的比重非常高,往往占70左右。这对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有一定的偏差。此外,对于学生当中平时不努力学习,期末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也不能有效遏制。 根据上述问题,这里提出用解析教学法改革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 2解析教学法定义 解析教学法(简称解析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规律,将知识和知识发现结合起来,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寻问题的求解思路,引出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围绕问题讲解知识点,最后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起求解同类问题的模型,能够举一反三,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解析教学法是融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方法。 这里所提的解析教学

6、法,并非数学意义上的解析法。数学中的解析法是指将一个问题用数字定量地表示为一个数学表达式。而这里的解析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问题入手,剖析求解问题涉及的各种要素,并根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问题的求解模型。 解析教学法对于基础知识点多、教学难度大、学生感觉抽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非常适用。 3解析教学法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具体实施 根据解析教学法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教学活动划分为两种模式讲授模式和研究模式,并将解析法融入这两种模式中。 3.1讲授教学模式 这里以C+中“类和对象”章节的教学为例讲述如何利用解析法组织讲授模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模式以课堂讲授和教学互动为核心。 教师首先提出一个具体

7、的问题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账户类,实现简单的存钱、取钱和查询功能。该问题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求解问题的热情,让学生在心理层面上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起引导作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账户具有哪些静态和动态特征,从而引出对象的属性和行为、成员和方法等知识点。再根据知识点讲解对应语法,最后,根据讲授的语法,让学生独立完成账户类的设计,教师进行总结。最后进行举一反三,这是解析法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完成新内容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题,设计一个时钟类。 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和“学”的互动更紧密教师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教师留给学生一定思考时间后,引导学生步入正确

8、的思考方向。学生尝试从问题中剥离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剖析问题,发现知识,修正学生建立的问题求解模型,最后总结知识点并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 图1 讲授模式中教学互动过程 3.2研究教学模式 结合解析法的研究模式具体表现为将新知识融入多个典型问题中,让学生根据题目数量自愿组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个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每组派一个代表阐述该小组解决问题的算法思想和实现代码,最后由教师对新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点评知识点在具体问题中体现出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这里以研究模式教学的实践经验为例说明研究模式的教学特色和效果。在“C程序设计”二维数组章节

9、的教学中,作者采用了研究模式教学。设置的研究题目中,有一个是打印杨辉三角形。对于同一个题目,该小组的成员提出了三种非常典型的求解办法,一种是利用新知识二维数组求解,一种是没用到新知识,仅仅利用循环和数学上的排列组合进行求解,一种是利用课堂远远没有讲到的递归进行求解。该小组提出的三种解法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吸收新知识和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的能力,引起了其他同学较大的心理触动和全新的学习体验。教师抓住机会,在归纳环节以该小组为例引导同学积极探索,尽力完成知识迁移。 研究模式和讲授模式刚好相反,讲授模式是根据问题引出知识点和思维方法再举一反三,而研究模式则是先“举一反三”,知识点的应用先给出,然后根据

10、应用梳理和归纳知识,最后通过课后习题进一步加深课堂印象。研究模式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预习新知识。研究模式较讲授模式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更高,但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研究模式教学在学生略具一定基础之后实施效果更好。 3.3考核评价方式 解析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灵活驾驭知识的能力,因此考核的重点应放在平时。考虑到学生具体情况和现有教学条件,在实施过程中可采用较为有弹性的考核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学生自荐创新课题答辩、平时成绩、期中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和期末笔试。其中创新课程成绩可占总评成绩的35100(免试),平时成绩占30。此外,对于期末考试题型,采用全代码

11、方式考核,突出能力培养,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采用这样的考核评价模式,是为了保障学生学以致用,能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 3.4教材建设 在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实施解析教学法,课程组与清华大学合作出版了一套“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解析法系列教材”,包括解析C程序设计、解析Java程序设计、解析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解析Visual C+程序设计、解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等,根据需要还可以不断地充实。 4 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在解析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解析法的具体实施情况课程组在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得到的相关统计列出到表1中。 表1 解析教学法教学效果调查表 总的来讲,解析教学

12、法将知识和知识发现过程结合起来,以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规律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能帮助学生较为灵活地驾驭知识,实现知识迁移。 Applying Analytic Teaching to Programming-Language Teaching Reformation Abstract The paper focuses on programming-language teaching reformation by analytic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pattern and evaluation methods, finally gives the dada on effect of carrying out analytic teaching. Keywords analytic teaching, teaching pattern, evaluation methods, knowledge transferring 冯潇(1980-),女,四川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据库与智能决策 联系方式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410065 电话15902307611 E-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