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需清晰化.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138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目标”需清晰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需清晰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需清晰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需清晰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标”需清晰化.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需清晰化 教学目标清晰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蔡林森也好,崔其升也好,邱学华也好,魏书生也好,他们改革的都是教学过程“怎么教”。教学研究,仅仅研究“怎么教”还不够,还要研究“教什么”。也许有人会反驳我,教学参考书上已经明确写出每章每节的教学目标,还有必要研究吗?有。因为这些目标比较粗疏,不符合教学设计原理,没有运用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去“加工提炼”。这样的教学目标还是“毛坯”,还比较模糊,需要克服模糊性,需要清晰化。 因为教学目标不清晰,导致教学低效或失败的课堂很多。现举两个课堂教学例子。 教师讲解例题之后,学生认为自己懂了,可是面对同类型的其他应用题,还是不能正确解答。 这些内

2、容,某中学重点班,本届初一年级的尖子学生,安排多年来初三毕业班优秀把关教师返下来任教,用3天时间大概6个课时勉强教会一部分学生,而且许多学生一直依靠课后家庭辅导。再换一个普通的老师,再换一批普通的学生,再换一批半文盲家长,情况岂不更糟糕?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教学目标不清晰! 如果教学目标是“教例题”,那么学生学会例题,未必会解其他同类型、同难度习题。也就是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解这类型题目的诀窍”。 学生要学的、老师要教的是这个“诀窍”,而这诀窍就像一个“灵魂”,它不能独来独往,凭空传输,必须凭借“肉体”(具体的例题)才能被学生掌握。 用专业术语讲,就是凭借“例子”学习“规则”、传授“规

3、则”,教师应该先从“例子”中提取出“规则”。这个“规则”,就是具体的教学目标会用下面这个关系式列方程解这类应用题。 只要能列出方程,就算成功了一大半。教解方程的技能,是前面几节课的任务。 教材上,这类题目有5道,练习册上还有好几道。我根本没教过初中数学,是 “行外人士”。经验丰富的老教师,6课时尚未真正完成的教学任务,我用这个思路,1课时完成了。学生不但学会了解这道题,而且“举一反多”,同类题目都能解答。 数学教学内容,都是一道道具体的例题,“教例题”,还是凭借“例题”教“解题诀窍”?大家一看就清楚。教师从例题中有意识地去“挖掘”例题背后隐藏的“解题诀窍”,并把它梳理清楚,这个过程,就是寻找教

4、学目标并把它逐步清晰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想顺利进行,而不发生偏差,最好在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指导下进行。 按照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框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属于高级规则,或者复杂规则,或者问题解决。如果再用安德森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进行研究,本节课要学习的教学目标还可以细分为“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而且从掌握水平这个维度来看,更为明确,这些知识必须会“运用”,而不是“听懂”或“弄懂”。懂,就是掌握到“理解”水平,“运用”高于“理解”,这是有区别的。 通过教学目标分类和教学任务分析,才实现了“教学目标清晰化”。这是教学设计的第二步和第三步。第一步就是陈述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5、陈述目标)时,就要考虑到教学目标分类。教学目标分类是贯穿“备课、上课、评课、考试”整个工作流程的一条主线。 中国的数学(算术)教材,早在西汉,已经相当成熟,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九章算术(张苍整理)就是杰出代表。九章算术既是一部数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数学教材。今天,站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角度看,九章算术值得我们中国教育界骄傲。九章算术以“算法”为中心,用算法统率例题。算法,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序性知识。例题,就是例子。算法不但紧密结合例题呈现,而且把算法用文字明确陈述出来。对于教材编写争议不大,教材建设比较成熟的数学学科来说,备课时尚需教学目标清晰化。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教材尚不成熟

6、,特别是语文学科,大纲(课标)变动频繁,教材编写争议较大,教学目标清晰化迫在眉睫。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深入研究语文教学,长期编写教材,研究教材。他说过一句话,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名言“教材无非是例子。”按照上面对数学教学的分析,数学教材、教学也有例子,也存在“学例子”“教例子”和“凭借例子学”“凭借例子教”的区别,语文学科何尝不是如此。数学教材的概念、规则(加涅分类体系)相当于安德森分类框架的概念性知识,数学教材大部分已具备,数学教材缺乏的是没有用文字归纳出简洁明了的解题步骤(相当于安德森分类框架的程序性知识)。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相比,只有例子(课文),指导学生听说读写活动的概念、规则,教材上没有写,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教材上也没有,这些都是支配学生听说读写的程序性知识(这是加涅的分类体系;如果是安德森分类体系,应该是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参考书上找不到,名师教案上也没有。怎么办?只能依据教学设计原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初中三年的六本语文教材中,老师自己去梳理、提炼。如果绕开这个项目,也就是说,在“教什么”还很模糊的情况下,单纯研究“怎么教”,恐怕很难深入下去,最后只能沦为“教教材”“教课文(教例子)”。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