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式”分层教学在农村乡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1535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动式”分层教学在农村乡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流动式”分层教学在农村乡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流动式”分层教学在农村乡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动式”分层教学在农村乡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动式”分层教学在农村乡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流动式”分层教学在农村乡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有机会表现自我是有待于我们研究的课题。鉴于此,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流动式”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通过分层备课、授课、作业、辅导等方式开展“流动式”分层教学探索,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对该教学方法实践前后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流动式”分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提升农村乡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流动式”分层教学研究的背景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生源较复杂。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迅速

2、,外来民工子弟快速增加,全校学生中既有来自本地公办小学、也有外来的民工学生,学生之间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生活方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文化仍相对落后,学生群体知识水平总体较低,基础差,接受知识的能力缓慢。面对如此现状,迫切需要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根据本校生源的特点,结合国内外教学的改革实践,决定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流动式”分层教学。 “流动式”分层教学亦称“走班制”分层式教学,即学校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组成新的学习集体,进行走班授课。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实施学科课

3、程教学时,按各自的层次到不同的教室去上课。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根据研究,学生群体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能力超常型,中间层,低水平型。对学生层次的划分,不再单纯地以学生的成绩分类,而是根据学生的成绩(70%)、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能力(30%)去评判,以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确定学生各时期所处的层次。 实践中,我们通过学生及家长访谈、教师座谈会、外聘专家等多种方式,从多个方面了解学生,进而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基础知识、心理素质、自我期望值、综合能力等多个要素,进行如下分类编组。 分层编组 学习能力 学习态度 文化素质 自我要求 A组 低等 欠主动、自控力差、依赖性强、意志力欠缺 差 愿意 B组

4、 中等 较踏实,能参与、自主意识一般 较好 愿意 C组 高等 乐观顽强、踏实,主动参与,自主意识强 好 愿意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各组的要求概括如表所示 分组 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A组 学习基础知识,练习基本技能 以区分、指导、会做、会说为主 B组 学习基础知识,提高能力 以辨析、区分、运用、会做、会说为主 C组 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以综合、自学、运用、会做、会说为主 对于教学目标,可依据掌握能力标准详细划分为五个层次识记、了解、简单应用、较简单的综合应用、较复杂综合应用。A组学生达到1-3目标;B组学生达到1-4目标;C组学生达到全部目标。对较低层次(A组)的学生

5、注重于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培养,降低难度、放慢教学速度,对于基础知识要查漏补缺,多反复,少变化,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重点培养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方法。而B组的学生则尽可能的拓宽和延伸知识面,适度扩大内容、适当变化,适当综合,适当自主,适当交流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较为突出的C层次学生,大力拓展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多变化,多课外交流,注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各有所得。A组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课标最基本要求的60%以上。B组学生要完成课标规定的所有最基本的要求。C组除了完成所有基本要求,还要增

6、学其它课外辅助教材。 结合各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特征,综合考虑课堂授课的效果,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各层次组人数安排如表所示。 各层次班级人数安排层次 A层 B层 C层 人 数 10人左右 20人左右 5人左右 通过在各层次学生中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采取教师提名,学生自愿的模式,以学生的“最优发展路径”为依据,实现课堂班级动态管理,注意多鼓励“向上发展”,而慎重“向下流动”,不管是“上”还是“下”,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绝不偏袒或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以免引起学生情绪的波动,同时还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实现“流动式”分层教学有序进行。将学生安排在不同层次间

7、会进行升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秀的学生希望通过努力能够留在好的层次学习,一般的学生希望通过努力再上一层次,看到努力的方向。这样,势必会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既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这种“流动式”分层教学的优势还在于,教师能把握各层次学生的特点,让“教”适应“学”,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按需备课,课内和课外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愉快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发展。同时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设定不同层次学生的难题,学生面对难题时,巧妙引导,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破解难题,得到学习的喜悦和成就感,积极创设“我要学”的

8、课堂环境。在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及评价五个教学环节来入手,积极主动的去适应各层次的“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流动式”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笔者通过对分层教学理论的研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并对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初中语文“流动式”分层教学进行了实践研究,提出以下实施策略 (一)备课分层,益于教学有的放矢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备课。由于每个层次学生特点不同,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同,要结合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落到实处,使学生受益。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

9、,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同时在分层备课中要把握语文学科的以下特点 1. 语文课堂应是学生主动从事探究活动的场所。对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 2.初中语文是生活化的语文。语文的学习不仅仅限于课堂,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任何一个活动场所都含有丰富的语文问题和知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交流、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培养。 比如,我在上孤独之旅时,就准备了两份教案 A层次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嬉闹、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

10、、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3、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疏解学案中做错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诵读,用小说的三要素概括课文内容,并简述你阅读课文的感受。 3、找出这篇小说的线索,根据线索理出故事的情节。 4、结合杜小康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心理活动,请你对他作些评价。 BC层次教学目标增加两个目标 1、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2、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过程增加三个环节 1、学生默读文中有关杜小康的语段,体味有关的细节描

11、写,思考三个问题。 2、品味语句。 3、体验拓宽。 (二)授课分层,促使教学面向全体 实施分层教学时,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进度保持同步。分层教学后所有层次班级授课方式,仍然按照“教学组织启发讲解,布置课堂作业指导学生阅读、练习,重点辅导效果监控及时强化认识布置课外练习”的步骤进行,但对于不同层次,每个环节的实施策略不同。 从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上、课题引入、板书设计、课堂练习等多个方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实施方案,因材施教,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B层次的学生重“引”,对C层次学生重“引”和“自主”。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三)作业分层,促进技

12、能各得其所 练习作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分层教学后,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练习设计也有所不同。 1.作业量分层,做到充分练习和自由发展的有机统一。A层次学生的作业量不要多,且要保证基础知识的掌握。C层次的作业要少而精,要给他们发展的空间。B层次的作业可以多一点,基础和能力都要兼顾。对于作业连续完成出色的学生,任课老师可以发放自制的“作业免做券”进行奖励,让学生获得这种特殊待遇,学生平时作业完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作业难度分层,做到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造目标的统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各层次作业难度,确保完成基础目标。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

13、们按照以上原则安排作业难度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C层学生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综合拓展题。各层次作业设计题目所包含的知识点相同、而题目内容不同,难易度不同,可以避免低层次向高层次借作业抄袭现象的发生。 如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我的作业是这样布置的 A层次 1、正音 掺( )杂 给( )予 撩( )逗 凹( )地 戳( )破 撅( )断 嚼( )着 嬉( )闹 驱( )除 歇( )斯底里 2、释词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 歇斯底里 3、第二段中“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一句中“居然”一词表现了杜小康怎样的心理? 4、

14、分析第21段中描写芦苇、芦荡的两个比喻句对杜小康心理的作用。 5、杜小康在芦苇荡里放鸭“最大的敌人”是什么?要经受哪些“孤独”的煎熬? 6、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描绘一下你孤独时候的情景和感受? 7、模仿示例,写几个关于成长的句子。 示例成长是摘抄本上的一首首小诗。或欢快或哀怨,开心时高声吟唱,低落时黯然泪流。 成长是一次次的野外拉练。跌到了再爬起,没有埋怨,没有停留。_ BC层次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四)辅导分层,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课后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他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课堂辅导,适合人少的A层次, B层次和C层次由于人多无法面面俱到,较适合课后

15、辅导。辅导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学习的能力,有意识地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并与学生建立友谊,从心理上、生活上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找出不足,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进取。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课后分层辅导除了老师亲自辅导外,也可以采取让学生来辅导学生,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进行课外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这样可以在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五)评价分层,促进学生整体提高 多元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语文备课组共同制定了各层次学生考核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不同的考核标准,摸索出一套发展的、客观的考核机制。对学生进行定

16、期测试,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础知识题、提高题、综合运用题。降低基础题难度,必要时在平时课堂上“走漏”个别题,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懂得,只要适度思考就能进步。综合运用题让C层学生从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另外将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也便于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考核。 四、“流动式”分层教学实施前后对比 笔者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变化、对语文学科学习自信心变化、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培养的认同、对语文学科学习主动性变化等4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对本届(2018届)初三年级各层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00张,收回有效问卷185张。结果显示如下 1.学

17、习语文的兴趣变化状况统计(表1) 语文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实施前 分层教学实施后 人数 占总人数的比率 人数 占总人数的比率 很感兴趣 25 11.9% 77 36.6% 兴趣稍高 71 27.1% 81 24.8% 不感兴趣 89 35.2% 27 12.9% 2.学习语文主动性变化调查统计(表2) 学习语文主动性 分层教学实施前 分层教学实施后 人数 占总人数的比率 人数 占总人数的比率 课前认真预习 15 7.1% 59 28.1% 对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 61 29.0% 92 43.8% 遇到困难主动求解方法 34 16.2% 71 33.8% 愿意与同学共同讨论 89 42.4% 10

18、4 49.5% 积极阅读课外语文知识 32 15.2% 68 32.4% 3.对分层教学增强语文学习自信心的统计(表3) 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比较 分层教学实施前 分层教学实施后 人数 占总人数的比率 人数 占总人数的比率 很有信心 35 16.7% 99 47.1% 有点信心 74 35.2% 54 25.7% 没什么信心 76 36.2% 32 15.2% 4.对分层教学能力培养的认同度统计(表4) 分层后对学习能力培养认同度统计 人数 占总人数的比率 培养自学能力 87 41.4% 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 97 46.2% 培养勇气和胆量 121 57.6% 培养与人合作的技能 83 39.5

19、% 培养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4 44.8% 培养语文学习的实践能力 74 35.2% 5.班级各层次语文中考成绩进步情况(表5) 层次 A1 A2 A3 A4 A5 A6 B1 B2 C 分层教学前 39.7 41.1 43.2 41.9 38.1 43.1 67.3 64.9 87.7 中考 57.1 62.0 59.1 61.6 56.1 62.1 77.3 76.7 93.7 进退步分值 +17.4 +20.9 +15.9 +19.7 +18 +19 +10 +11.8 +6 通过一学年的分层教学的实践,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上表1表5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 (1

20、)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对语文很感兴趣的百分比由11.9%上升到了36.6%,增加了24.7个百分点,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预期实验效果。A层次一学生说“我有点喜欢语文了!” (2)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有了较大增强。实验前有29.0%的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到了实验末这一比例己上升到43.8%。当“遇到学习困难时能主动寻求解决的方法”的人数也由16.2%上升到了33.8%,上升17.6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化。B层次一学生说“我现在自己想学了!” (3)对学习语文自信心的增强表现显著。对语文学习很有信心的百分比由16.7%上升到47.1%,提

21、高了30.4个百分点,可见,学生在学习语文分层教学中找到了进步的信心。 (4)学习方法的培养初见成效,对能力的培养得到认同。通过一学期的分层教学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有35.2%的学生认为分层教学形式“能培养语文学习的实践能力”,有41.4%的学生认为分层实验教学形式“能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能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认可率达到46.2%。 (5)表5中数据显示A、B、C三个层次,分层教学后A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成绩进步显著,感觉受重视,;B层次学生,进步情况没有A层次幅度大,但学生数占总人数的50%,该段学生成绩的提高将极大的提高整个年级的平均分;C层次的学生,起点高,分数上升空间小,但

22、高分段稳中有增长,是校优秀率保持的主要群体。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这种“流动式”分层教学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使各层次学生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从显现层面来看它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外,最主要的是在于能使学生的学习观、人生观发生巨大的变化,真正体现尊重主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面对农村乡镇初中生源复杂的特点,根据学生差异,在当前以均衡分班的班级授课制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流动式”分层教学,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在农村乡镇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流动式”分层教学实践表明,“流动式”分层教学使得学生无论是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还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主动性方面,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各个教学阶段的教学方法、教学空间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方式等教学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势必有助于语文学科教学,乃至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第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